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河段河床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六甲海峡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海峡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一般为 25~115米。目前,航道已淤浅严重,海底多沙滩;东南峡口许多小岛边缘有岩礁和沙脊,妨碍航行。
材料二马六甲海峡所在区域城市和交通分布略图
(1)试比较M半岛东西两侧降水的季节差异,并说明理由。
(2)试分析马六甲海峡航道淤浅的原因。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马六甲海峡两岸城市分布的差异,并选择其中一岸分析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山参和园参两种类型。山参是野生植物,喜欢生长在窝风向阳、缓坡、以乔木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下,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数量稀少,参价昂贵;园参由人工在缓坡采伐地进行密集种植,生长周期一般5~6年,单产量大,参价较低。无论山参或园参,对地力的消耗都很大,一般在同一块参地不能连续生长两茬。随着气候变迁,人类开发,山参资源不断枯竭。长白山因是清代皇室的“龙脉”,清政府严令封山,从而成为我国现今仅存的山参资源分布区。
材料二地处长白山中部的抚松县,种植人参已有300余年历史。该县传统种植园参,近年来在尝试种植“林下参”。即在天然林下直播参种,让其自然生长,虽生长周期长、单产量小且不稳定,但参价较高,生长期在30年以上的被视为山参。目前,该县还加大了对人参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力度,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人参产业链,并在万良镇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市场,被誉为“人参之乡”。
材料三我国在殷商以后山参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和吉林省抚松县城镇与交通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和上图,描述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2)试分析抚松县发展人参产业的优势条件。
(3)你是否赞同抚松县以“林下栽参”取代“伐林栽参”?请说明你的理由。
( 10 分)【环境保护】降水中的化学元素成分往往是衡量大气质量的标准之一。其中地壳元素(AI \ K \ Ca\ Mg )主要来源于沙尘基和扬尘,重金属(Zn \ Mn \ Ba \ Pb)主要来源于冶炼、燃煤和汽车尾气。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降水中元素浓度的季节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回答下列各题。
( l )依据材料分析,图中该市降水中的化学元素浓度季节差异。 ( 4 分)
( 2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上题中产生季节差异的原因。( 6 分)
(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
( l )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 4 分)
( 2 )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防灾减灾的功能。( 6 分)
( 10 分)【旅游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及相关景观示意图。该地在距今 l 万至 300 万年期间为冰雪覆盖,景观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l )据景观图判断,北大山地貌形成与平顶山上刃脊、角峰地貌形成外力作用的差异。 ( 4 分)
( 2 )依据材料,简要说明该地区积极开发旅游业的条件。(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