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 | B.用50mL量筒量取5.26mL盐酸 |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是3.5 | D.用100mL量筒量取5.0mL盐酸 |
能用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
B.氨水和稀硫酸反应 |
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硝酸反应 |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赤铜矿的成份是Cu2O,辉铜矿的成份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以下反应:,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
C.每生成1 mol Cu,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电子为2 mol |
D.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6 |
在下列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化学式 |
电离常数(25℃) |
HClO |
Ki=3.0ⅹ10-8 |
H2CO3 |
Ki1=4.3ⅹ10-7 Ki2=5.6ⅹ10-11 |
A.c(H+)=1×10-14mol/L的溶液:K+、Na+、AlO2-、S2O32-
B.上表提供的数据下:HClO 、HCO3-、ClO-、CO32-
C.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I-
D.中性的溶液中:CO32-、Na+、SO42-、AlO2-
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 |
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 |
C.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 |
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HClO |
(10分)皮革工业污泥中含较多的Cr,工业采用以下工芝制得M[Cr(OH)(H20)5S04]。
已知:①工艺中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u2+、Mg2+。
②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存在时溶液的pH见下表:
阳离子 |
Fe3+ |
Al3+ |
Cu2+ |
Mg2+ |
Cr3+ |
开始沉淀时的pH |
1.9 |
3.7 |
4.7 |
6.7 |
--- |
沉淀完全时的pH |
3.2 |
8.0 |
6.7 |
9.3 |
9(>9溶解) |
(1)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条)。
(2)调节pH所用X可以选用。
A.NaOHB.Na2C03C.H2S04D.HN03
(3)加入H202目的,是把Cr(OH)3沉淀转化为Cr2072-。该转化过程中,消耗的H202与Cr(O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调滤液至pH=8,则滤液中将转化为沉淀(选填Al3+、Cu2+、Mg2+)。
(5)若滤液甲的pH=a,则溶液中c(Cu2+)=。(25°C时的Ksp[Cu(OH)2]=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