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物质 |
用途 |
碳酸钙 |
用于超导领域 |
C 60 |
补钙剂 |
食盐 |
调味剂 |
(2)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同志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再次指出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是我国近15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图甲)和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图乙)。
①依据图甲数据可知,2005年~2020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 。
②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其燃烧产物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015年~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上升了5.8%。这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列举一种可再生能源 。
③实现"碳中和"。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标号)。
A. |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
B. |
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C. |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
D. |
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氢原子 ;
②2个二氧化氮分子 ;
③钾离子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写出符号“O5”中数字的含义:
①“+5”表示 ;
②“2”表示 。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葡萄糖+6O2,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若吸收44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 g。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3.2g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3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面粉
B.硝酸钾
C.泥沙
D.花生油
(2)下表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20℃时,将2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
③某同学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得到相应的A、B、C三种溶液,C中析出的氯化钾固体质量为 g。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
(2)锌与稀硫酸反应 ;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