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
|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
|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 A |
蒸馏水和自来水 |
观察是否澄清透明 |
| B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 C |
纯水和矿泉水 |
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
| D |
二氧化碳和氧气 |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
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
|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
|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
碳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和CO2。若测得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0% | B.30% | C.50% | D.70% |
关于Cu与Cu2+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差很大 | B.Cu2+和Cu都是铜元素 |
| C.Cu2+和Cu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 D.Cu2+得到2个电子后能变为Cu |
自然科学领域,对于“物质”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不灭理论说明物质不会转化 |
| B.物质用肉眼都能看得见,但构成物质的微粒,用肉眼都是看不见的 |
| C.物质是可变的,但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构成物质的微粒是静止的 |
| D.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