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问题球公转至图中所示P点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
本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 )
A.丁—甲段 | B.甲—乙段 |
C.乙—丙段 | D.丙—丁段 |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小题。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
B.海陆分布 |
C.地形 |
D.大气环流 |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芬瑟岛(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 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小题。关于芬瑟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
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
C.是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 |
D.是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
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
①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至此
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读“某国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完成小题。图中( )
A.乙地由于地形因素影响,年降水量高于甲和丙 |
B.丙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
C.甲地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
D.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和乙 |
该国( )
A.开发较晚,地广人稀 |
B.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
C.电力以核电供应为主 |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 |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小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①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①④⑤ |
下表是亚洲四个国家2005年国土构成表,据此完成小题。
耕地(%) |
牧草地(%) |
森林(%) |
其他(%) |
|
① |
21.8 |
8.5 |
59.2 |
10.5 |
② |
12.9 |
1.2 |
68.2 |
17.7 |
③ |
3.0 |
3.6 |
3.7 |
89.7 |
④ |
0.8 |
82.5 |
6.5 |
10.2 |
结合所学知识,判定①②③④分别是( )
A.日本 柬埔寨 阿联酋 蒙古 |
B.日本 阿联酋 柬埔寨 蒙古 |
C.柬埔寨 日本 阿联酋 蒙古 |
D.柬埔寨 蒙古 阿联酋 日本 |
有关四国森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木材主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 |
B.②国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出口量大 |
C.③国因过度砍伐森林,林地比重小 |
D.④国森林比重小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