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解释下面句中横线的字。
①意不足 (    )  ②征求不(     )   ③欲清净(          )
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材料二: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

【注释】①绝:超越。②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③藩篱:篱笆。鷃:一种小鸟。④墟:山脚。⑤暴(pú):暴露在阳光之下。鬐(qí):鱼脊鳍。⑥孟诸:泽名。⑦鲩(ní):一种小鱼。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飞 阴风

B.

怪者也 处处

C.

鲲鱼朝昆仑之墟 野芳而幽香

D.

宿于孟诸 投石壕村


(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


(4)朗读有助于了解文意,体悟感情。材料二结尾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应该用下列哪种语气来读?请说明理由。

A.

平淡

B.

祈使

C.

反问

D.

迟疑


(5)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6)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

訾汝道

《元史》

訾汝道,德州齐河人。…母高氏治家严,汝道承顺甚恭。母尝寝疾,昼夜不去侧。一日,母屏人授以金珠若干曰:“汝素孝,室无私蓄,我一旦不讳,此物非汝有矣,可善藏之,毋令他兄弟知也。”汝道泣拜曰:“吾父母起艰难,成家业,今田宅牛羊已多,汝道恨无以报大恩,尚敢受此,以重不孝之罪乎!”竟辞之……

性尤友爱,二弟将析居,汝道悉以美田庐让之;二弟早世,抚诸孤如己子。乡人刘显等贫无以为生,汝道割己田各畀之,使食其租终身。里中尝大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携米,历户馈之。或曰:“疠气能染人,勿入也。”不听,益周行问所苦,然卒无恙。……尝出麦粟贷人,至秋,蝗食稼,人无以偿,汝道聚其券焚之……

【注释】①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四》,有删节。訾zī,姓。②析居:分家。③畀bì:给予。

(1)选文除了訾汝道,还提到的人物有( )

A.

家人与乡邻

B.

同窗与恩师

C.

友人与商贩

D.

官员与郎中


(2)《元史》中的部分列传分为“良吏”“孝友”“隐逸”等类别。选文被列入了“孝友”一类,请结合选文分析原因。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孝,室无私蓄 天下缟(《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B.

汝道无以报大恩 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C.

使其租终身 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D.

瓜及携米 百里奚举于(《<孟子>三章》)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曰“衣不中,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君;身行不顺,治事不公。衣冠无不中,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ㅤㅤ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冠(

②故(

③衣(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②国有道,即顺命。

(3)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

②槎:木筏。

③赍:携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失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①失期:_____

人有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②奇:_____

见一丈夫牵牛渚饮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③次: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②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4)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ㅤㅤ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ㅤㅤ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臣之妻臣 ______

寡人之耳者 ______

③时时而进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ㅤㅤ贞观中,太子承乾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

太子承乾亏礼度/珠可历历

B.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颖达曰/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C.

何宜屡得折/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D.

厚恩/则有去怀乡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太 宗 并 嘉 纳 之 二 人 各 赐 帛 五 百 匹 黄 金 一 斤 以 励 承 乾 之 意

(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①我读出了邹忌和孔颖达进谏的原因不同:____________;

②你说的对,他们进谏的原因是不同,我还读出了他们进谏的方式也不同: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