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新制的还原性铁粉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FeCl2还是FeCl3”。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一位同学用在空气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来验证溶液中含有Fe2。①可观察到整个过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②加入NaOH溶液后,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呈现红色,但当滴加过量新制氯水时,却发现红色褪去。为了弄清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同学们查到如下资料:
Ⅰ.铁有一种化合物称为铁酸盐(含有Fe)。
Ⅱ.SCN的电子式为
Ⅲ.氯水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于是同学们提出两种假设:
①第一种假设是:Cl2可将Fe3氧化为Fe,请写出该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种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有机化合物A含碳77.8%,氢为7.40%,其余为氧,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烷的6.75倍。求: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红外光谱测定,A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羟基,能与烧碱反应,且在常温下A可与浓溴水反应,1molA最多可与2molBr2作用,据此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某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在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充分反应,溴水褪色;为探究褪色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溴水中的Br2可能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产生HBr;
②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可能将乙醛氧化为乙酸,Br2转化为HBr
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 Br-的物质的量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反应类型选项有:①氧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成反应
(1)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i若测得反应后n(Br-)= 0 mol, 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反应;(从上面提供的反应类型选项中选择,然后将序号写在答题纸上,下同)
ii若测得反应后n(Br-) = 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反应;
iii若测得反应后n(Br-)= 2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反应。
(2)向含Br2 0.005mol的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使其褪色,然后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88克。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的反应为(填序号):①氧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成反应
(3)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 ,原因是: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然后分液
B.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下
C.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体
D.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E、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F、蔗糖水解后,直接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G、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H、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I、甲醇、乙醇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这是因为甲醇、乙醇与水形成了氢键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
图1中试剂A为_________;试剂C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稀HNO3溶液②稀盐酸③碳酸钙④Na2SiO3溶液⑤SiO2 i
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判断,元素N、C、Si 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试剂A为________;试剂B为________;试剂C为________。
C处的现象为浅黄色沉淀产生;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1)某化学课外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KI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已知该反应为:2Fe3+ + 2I- = 2Fe2+ + I2。请完成相关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可选试剂:①0. 1mol·L1KI溶液;②0. 1mol·L1 FeCl3溶液;③FeCl2溶液;④盐酸;⑤KSCN溶液;⑥CCl4
实验步骤:
①取5mL 0. 1mol·L1 KI溶液,再滴加5~6滴(约0.2ml)0. 1mol·L1FeCl3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分成三份
③取其中一份,滴加试剂CCl4,用力振荡一段时间,CCl4层出现紫红色,说明反应生成碘。
④另取一份,滴加试剂(填试剂序号),若现象为,则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填现象),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溶液改为Fe3+浓度相同的Fe2(SO4)3溶液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②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一定需要测量的数据是(填序号)。
①收集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②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的浓度③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