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山东馆的外形,体现“海岱交融”的自然与文化特色。外观以大海的浪涌为顶,以泰山为主视角,形成“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中,五岳之首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齐鲁青未了”的主题,也颇具齐鲁文化风味。
材料二: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1998 |
萄牙 |
里斯本 |
海洋—未来的财富 |
1999 |
中国 |
云南 |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
2000 |
德国 |
汉诺威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2005 |
日本 |
爱知县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2008 |
西班牙 |
萨拉戈萨 |
水与可持续发展 |
2010 |
中国 |
上海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1)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
材料一:09年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从60美元一桶,一直突破100美元。进入10年以后虽然原油需求有所减少,但原油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据欧佩克统计:原油价格上涨需考虑一下几个因素:一是每年有约1%的新增探明储量;二是伴随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原油消费水平每年将上升到1.9%;三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支撑油价升高;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6元/L,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7元/L,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0%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汽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需求量不断上升。
(1)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3)你认为汽车产业如何应对高油价,使汽车产业走出困境。
阅读漫画、图表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引力加大》
材料二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8月17日、20日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
材料三中信证券的一位投资策略分析师感叹,指数一路走到今天,就连身处业内的人也越来越看不懂了。“每个人都在分析市场,总是希望能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然而结果往往是徒劳的。今天市场在高位行走,每个人都知道很危险,但判断明天市场会走向哪里,又没有人能说得清。投资本身就不是个精细的科学,问题永远多于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三个材料谈谈你对居民家庭投资理财的看法。
2009年11月3日,新华网载文指出,新的《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一些中小规模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的签订率都只有65%左右,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建筑、服务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35%左右。这一现象引起了劳动相关部分的高度重视。
(1)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对上述现象高度重视?
(2)针对上述问题,从劳动者和国家两个方面,说明如何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材料一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就业、金融、资本市场、个人理财及整个经济发展都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材料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税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到2010年底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1)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当前实施怎样的经济政策?
(2)结合材料一说明实施这样的经济政策的经济常识依据。
福建闽西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如龙岩采茶灯起源于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龙岩采茶灯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将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龙岩新罗区组织万人表演了龙岩舞曲“采茶灯”,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瑰宝,推动了“采茶灯”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如何将古老而深厚的优秀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