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跳高运动员起跳后做斜上抛运动,若初速度为8 m/s,且起跳仰角为θ=30°,则该运动员能跳过的最大高度是(g取10 m/s2)( )
A.0.8 m | B.2.4 m |
C.1.6 m | D.1.2 m |
如图所示的两个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A板用导线与M板相连,B板和N板都接地.让A板带电后,在两个电容器间分别有P、Q两个带电油滴都处于静止状态.AB间电容为C1,电压为U1,带电量为Q1,MN间电容为C2,电压为U2,带电量为Q2.若将B板稍向下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向下动,Q向上动 | B.U1减小,U2增大 | C.Q1减小,Q2增大 | D.C1减小,C2增大 |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物理量表达式中,属于比值法定义式的是()
A.导体的电阻![]() |
B.加速度![]() |
C.电场强度![]() |
D.电容器的电容![]() |
如图所示,两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外壳接地.闭合电键S时,带负电的油滴恰好静止于电容器中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A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 |
B.若将A极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
C.若将A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P点电势将升高 |
D.若断开电键S,再将A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将向下运动 |
如图所示,一个电容为C,电量为Q的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两板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将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悬挂于两板间O点.现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M点,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延圆弧向下摆动60度到达N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
A.电容器的左极板带负电 |
B.绳子的最大拉力为2mg |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 |
D.如果让电容器的带电量减半,小球仍从M点有静止释放,到达N点时速度仍为0 |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莱顿瓶放电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波.如图所示,莱顿瓶A、B的内、外壁所粘银箔与两根金属棒相连接,分别构成一个矩形线框.当图中莱顿瓶A被充电达一定值后’金属球a、b间会出现火花放电,这时移动连接莱顿瓶B的矩形线框上带有氖管的金属滑杆至某一位置时可使氖管闪光.则()
A.莱顿瓶其实是电容器
B.菜顿瓶A放电时a、b间存在恒定定电场
C.氖管闪光是由于矩形线框中产生了电动势
D.产生的电磁波可能是纵波且频率取决于装置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