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说明
①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②家庭要适度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③要改变消费习惯,提供绿色消费 ④低碳生活会导致消费水平降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螺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螺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是啊,人会思考,动物会思考吗?什么叫思考?为什么说动物不会思考?这些起初不显眼的问题,一旦认真起来,大有文章可做,有一门“精神哲学”专门讨论这些问题。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
C.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
D.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
2013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本届非遗节的主题为:人人都是文化传承人。非遗保护有利于()
①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③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趋同 ④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是2013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之一。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A.区域性 | B.独特性 | C.整体性 | D.民族性 |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时倡议将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今后3到5年,中国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中国、东盟双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实现共赢,应该()
A.平等交流、和睦共处,认同外来文化 |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 |
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 | 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
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该俗语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这主要表现为中华文化()
A.求同存异 | B.兼收并蓄 | C.推陈出新 | D.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