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
| 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
|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的交往 |
|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 A.坚持“城市中心” | B.“工农武装割据” |
| C.坚持 “持久战” | D.实行人民民主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 )
| A.提出三民主义 |
|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C.提出三大政策 |
| D.领导护法运动 |
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
|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
|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
|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
|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
|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
|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
| 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这表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是( )
| A.尊孔复古逆流兴起 |
| B.除旧而未能立新 |
| C.新文化运动过于强调民主 |
| D.道德伦理规范混乱,出现倒退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