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其宗旨是
A.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
B.世界共享 |
C.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复苏 |
D.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部门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凡接受该法案的企业在其产品上标有蓝鹰标记,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 B.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
C.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 D.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
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直接要达到的目的包括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
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
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末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的中国商人,要兴办近代企业,你的选择主要受到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
B.国外企业投资者的援助 |
C.外商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
在电气时代,下列人物与技术发明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一项是
A.戴姆勒——柴油内燃机 | B.李比希——有机化肥 |
C.雷佩——合成橡胶、合成油漆 | D.达比父子——焦煤炼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