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
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救亡图存 |
C.反抗外来侵略 | D.反对专制统治 |
《明史》卷一六八《陈循传》:在比孝宗还要早的景帝时,“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拟之”。这反映了()
A.内阁大臣取得法定相权 | B.内阁对皇权的程序化限制 |
C.明代内阁仅是内侍机构 | D.明代皇权出现了弱化趋势 |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坊市的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C.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
钱穆说:(唐)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若未盖,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唐中宗曾不经两省而径自封(小)官,觉得难为情,故装置诏书的封袋,不敢用常封而改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官员被称“斜封官”。由此说明()
A.唐朝皇帝的专制权力是有限的 |
B.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为了限制君权的 |
C.两省的长官相互制约,为限制相权 |
D.唐朝已经拥有一套完善的法治规则 |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
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 |
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
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