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这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 B.举例和比喻论证 | C.举例和类比论证 | D.比喻论证 |
本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一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段最后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
徐贲
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②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购买力与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③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光荣,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④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⑤涨工资的幸福感是收入带来的幸福感的一个部分。许多研究都发现,对于幸福感来说,收入是一个相对的因素。当人的生活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且有了相当程度的保证时,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会大大减弱。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说的(当然也有那种钱越多越贪婪的变态的幸福)。那些因涨工资而觉得幸福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基本欲望满足还没有达到“钱买不来幸福”的程度。对他们来说,收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需要,柴米油盐、子女的教育、医疗、房贷,等等。因此无论他们自己觉得如何幸福,他们其实并不生活在哪怕还只是物质性的幸福之中。
⑥美国的“加图研究所”有一项研究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必须同时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社会公正”要比只是“碰运气”的涨工资更能带来具有普遍意义、真实意义的幸福感。该研究还指出,前东欧国家人民的收入在当时不能算低,但人民的幸福感却比不上一些虽然贫穷但却相对政治自由、人民可以批评不公正分配制度的国家。
⑦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格里萨尔指出,幸福是包含价值目标的,因此,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有时会显得是在降低自己的幸福。例如,有人觉得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来得幸福(慈善捐款便是如此)。这种幸福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自由是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只是支配收入和金钱的自由,还包括运用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自由。
⑧注重价值观是“德行伦理”思考幸福的特点。幸福不只是感到满足或快乐的情绪,更是一种关于“好生活”的理念。好生活的“好”是用“幸福”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亚里士多德觉得幸福或者好生活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进行中的生活方式,一种以德行为目的的行为,“幸福是一种完全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许多人“以生活享受为满足”,更有许多人过着一种“明显奴性的生活,然而,却显得很是幸福”。
⑨20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些对幸福进行计量统计的“幸福经济学”。例如,有的用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指标,发现虽然富国比穷国的幸福度要高,但当人均值达到1.5万美元后,平均收入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便几乎不再发生影响。中国人均收入远低于这个水平(至少对普通老百姓是如此),这成为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的一个原因。在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如免于焦虑和恐惧,人身、未来或食品安全有保障,有干净的环境、良好的医疗条件,政治权利、社会福利得到保障,等等。当人们感觉到这些因素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成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时,涨工资便成为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惠”。于是,它提升幸福感的作用也就带有讽刺性地,表现得特别明显和重要了。(选自2014年21期《读者》)下列关于“幸福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涨工资总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哪怕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心理满足,随时都有可能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
B.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是指当收入能够保证满足人们的生活基本欲望时,收入就不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了。 |
C.幸福是完全符合德行的,而以满足社会享受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合乎德行,因而很难带给人们真正的幸福感。 |
D.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越高,那么人们的幸福感就越高。 |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引出话题,②③指出涨工资会提高购买力,会使人觉得自己有“运气”,因而涨工资者在主观上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
B.④段承接上文,指出涨工资带来的幸福感是脆弱的;⑤段进一步指出,因工资觉得幸福的人,其实都没有生活在幸福中。 |
C.⑥段从美国相关研究指出,看待幸福,不仅要看经济收入,还要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⑦⑧段进一步阐明幸福的深刻内涵。 |
D.⑨段指出,由于中国人均收入不够高,而且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其他诸多因素又不在掌控之中,因而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涨工资意味着购买力提高,而购买力的提高能增强满足欲望的能力,这使人们觉得幸福,但物价上涨却削弱了这种幸福感。 |
B.涨工资者觉得幸福是因为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人没涨,有人涨得比自己少,觉得涨工资是一件意外的好事。 |
C.有人慈善捐款,把钱花在别人身上,这种追求幸福的行为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幸福;相反,这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 |
D.“碰运气”的涨工资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往往是脆弱的,而“社会公正”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则更具有普遍意、真实意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严恺:浩瀚大海识英雄
严恺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他于1912年8月10日生于天津,7岁丧父,11岁又失去母亲,幼时的不幸,并没有成为包袱而使他沉沦下去,反而培养了他自强自立的倔强性格。1935年,他大学毕业后留学荷兰,留学期间,他不在乎一些人的轻视和白眼,在荷兰著名水工专家布鲁克曼教授指导下,顽强地攻读水利工程和海岸工程专业,初步掌握了荷兰围海工程方面的技术。1938年底他取得了土木工程师学位后,毅然回国。从此便与我国的长江大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40年代,严恺在云南工作,跑遍云南省勘察可供开发的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弥勒县的竹园坝工程当即得到实施,发挥了效益。他参加钱塘江海塘工程的设计工作,首创了一种斜坡式海塘,替代了传统的岸壁式直墙海塘,至今仍屹立于杭州湾北岸。
严恺自1958年起承担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天津新港回淤研究”,为解决天津新港严重回淤、建成深水大港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的研究工作的新领域,使我国在这方面的科学技术一直居于国际先进地位。
20世纪60年代初,他被任命为长江口整治研究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研究长江口航道改善问题。70年代,他参加了我国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技术指导与重要技术攻关工作。葛洲坝建成以后,严恺又参与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论证。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他应邀出席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并被聘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顾问。
严恺不仅是水利基础建设的实践者,还是一位管理有方的教育家和领导者。
早在1943年北上参加治理黄河水利工程时,他就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带领历届学生参加黄河堵口工程的设计、施工。这种突出黄河特色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河大水利系、土木工程系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
1952年严恺教授受命自上海交大来到清凉山山脚,创建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他身先士卒,披荆斩棘,在草棚搭建的校舍中给学生上课,在新辟的简陋的运动场上与学生一起参加全校运动会竞走项目。严老以身作则、严谨踏实,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始便有口皆碑。
在学校里,严恺一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80年代初期,他指导过一名研究生。这个研究生在学习方面不求甚解,偷工减料,数据搜集比较马虎,所写的论文经严恺多次审查并责令修改,始终不能符合质量要求,最终没有取得硕士学位。而严恺在指导一名认真刻苦的博士生时,却打破门户之见,派这个博士生到丹麦大学去,接受国外同行的指导,共同完成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
严恺倾注毕生心血主编了一部引起海岸工程界巨大反响的学术专著《中国海岸工程》,获得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而他几十年倔强正直、治学严谨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谁能缚住大海狂龙,保我海堤岿然不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严恺教授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相关链接
①严恺教授最痛恨公款吃喝,这样的事如果碰到了严恺教授,必然要碰一鼻子灰,轻者落个自讨没趣的尴尬下场,重者必遭先生当头棒喝。
②熟悉严老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件老羊皮布面旧大衣,还有一块形影不离的旧怀表。大衣是他从荷兰留学回国,参加黄河中上游地形测量时御寒穿的,他一直舍不得丢。而他的旧怀表,也是在欧洲学习时买的。每次主持会议,严老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怀表从身上取下,放到自己桌子前,以便严格掌握时间。
③1982年,华东水利学院30周年校庆,严老挥毫写下华东水利学院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严老亲手拟就的,不仅是河海大学的校训,更是他的座右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严恺求学期间曾遭遇轻视和白眼,但并未影响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完全掌握了围海工程方面的技术后毅然回国。 |
B.青少年时期的不幸遭遇培养了严恺自强自立的倔强性格,顽强学习使得他中西学养交融、专业素养深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贡献卓著。 |
C.严恺首创了一种斜坡式海塘,主持天津新港回淤研究,又参加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工作。 |
D.严恺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他治学严谨的一面,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优秀人才的爱护之情。 |
E.严恺刚直不阿、治学严谨的人生经历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教科书,这部教科书的价值远远大于他的学术专著《中国海岸工程》的价值。
(2)严恺在哪些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成绩?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3)作为教育家,严恺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严恺是“浩瀚大海”里的“英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萨本茂:海军世家的世纪梦寻
1924年,萨本茂出生在福建一个铁路职工家庭。萨家在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人物,则要数萨本茂的叔公——海军名将萨镇冰。甲午战争时,萨镇冰奉命守卫渤海湾口的日岛。1895年1月底,日岛保卫战爆发。日军以18艘舰艇分四批轮番进攻,并从已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卫南北炮台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萨镇冰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弹尽台毁,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后才撤回刘公岛。多年后萨本茂都会提及叔公对自己的影响。
中国近代许多著名的舰船,都与萨家有关。比如中山舰,就是萨镇冰买回来的。在艰难的岁月里,这些买来的舰艇,并不能保证国土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康,甚至连萨镇冰自己的家人亲戚都很难获得庇佑。
日本人侵略青岛,萨本茂就随着家人往外逃,一路逃到上海。后来她跟随父母弟妹迁居福州。1944年,福州沦陷。萨本茂甚至女扮男装,以躲避日本人。
不过,没想到的是,萨家祖辈的国防梦想,却由这个小女孩继承了下来。
在舅舅的接济下,1950年,萨本茂完成了在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的本科学业。1952年她再一次来到上海,到天原化工厂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沿海和长江下游的航标灯主要用乙炔气,由属于军管的上海天原化工厂的乙炔车间生产,其主要原料是美国进口的电石和法国进口的清净剂——黄粉。由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禁运,这两种原料都断档了。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蒲锡文副部长几次来厂讲重要性、迫切性。萨本茂怀意识到这是一场反封锁的斗争,于是没日没夜地干。年轻的她把铺盖搬到厂里,白天从郊区跑到市区图书馆查文献找资料;晚上一头栽进实验室做实验。为了找到准确的配方数据,经常通宵达旦。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她在一百多个配方实验中,找到了一种,终于研制成功。这种国产的乙炔清净剂其性能、质量可与法国生产的乙炔清净剂相媲美,但美中不足的是,容易糊住灯嘴。针对缺陷,萨本茂用3个月时间,最终从3种全新配方中筛选出一种不沾灯嘴且耐用值高过法国同类产品12.5倍的乙炔清净剂。萨本茂的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这一产品的空白,并一举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1955年她调往海军航标工厂,1959年再调解放军4805工厂,从事海军装备维修工作,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被誉为“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1959年,世界上第一根舰船尾轴包覆玻璃钢新技术在中国诞生,它大大节约维修成本,这项新技术迅即也被国内外民用船舶广泛采用。这也是萨本茂的科研成果。
“文革”期间,整整九年,萨本茂在参加体力劳动之外,还给工友们上技术课,与此同时,在仅有1平方米的、由工友帮助垒起来的“实验室”里,愣是搞出了20多项工艺改革。
听到有人说,我们国防科研花那么多钱,没搞出什么像样的东西。萨本茂反驳说:“我们还是看看事实吧。事实是,50年代,我们造出了飞机、军舰、坦克火炮;60年代我们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中近程导弹、中远程导弹;70年代我们造出了科学实验卫星、照相侦察卫星;80年代我们造出了洲际导弹、潜射导弹,巨型计算机,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
如今,看到中国的航母驰骋万里海疆,萨本茂感到欣慰。而说到她本人对海军舰船做出过的重大贡献,萨本茂只是说:“我能从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女大学生,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工,这完全是时代的造就,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工作中,我个人的体会是要有信心,不畏难,只要全力扑在工作上,没有搞不好的事。”
(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77年,被授予二等功军功章。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她独自获三项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985年获上海市巾帼一等奖,1986年获二级英模军功章,并被海军授予“热爱海军事业的模范党员”称号。30多年来,她带领助手,先后获得了64项科研成果,撰写了67篇科研论文和技术资料。连续9年被评为上海市船舶工业公司先进生产者,4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百度百科)
②急国家之急。萨本茂一再拖延自己的婚姻大事,直拖到知天命之年方才结婚成家。为了减少对事业的拖累,夫妇俩决定不生儿女。由于常年累月接触有毒化学物品,她的肝功能和皮肤都受到损伤。大家提醒她注意身体健康,她总是说:“我个人的健康是小事,千百万人民的健康才是大事。”(摘自“中国新闻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详略得当,叙述了女科学家萨本茂学习,工作,科研的经历,展现这位“居里夫人式女杰”的伟大人格和献身精神,极具启发意义。 |
B.1952年萨本茂到天原化工厂工作时废寝忘食,从一百多个配方实验中找到了一种,成功研制出国产的乙炔清净剂,这次研制的清净剂耐用值高过法国同类产品12.5倍,填补了我国这一产品的空白。 |
C.萨本茂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三十多年来,她获得了64项科研成果,撰写了67篇科研论文和技术资料。连续9年被评为上海市船舶工业公司先进生产者。 |
D.作者介绍萨本茂时特别提及其叔公萨镇冰,因为作为名将之后,萨本茂对我国国防的贡献也承载了萨家的期望。 |
E.当听到有人说防科研花那么多钱,没搞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时,萨本茂立刻反驳。这表明她性格急躁,不容许别人否认科学工作者的贡献。
(2)萨家祖辈的国防梦想能由萨本茂继承下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3)萨本茂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全文分析萨本茂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老子的地盘
韦如辉
同学们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谈起自己的爸爸,马小明总是将自己的脑袋弄得一低再低。
在这个拼爹时代,同学们优秀的爸爸,无疑幻化成为他们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马小明的爸爸是个摆修鞋摊的,自然不是所谓优秀的,甚至是十分低下卑贱的。可是,马小明的爸爸却将自己吹得神乎其神,比优秀还无比优秀。
那一年寒假,爸爸带马小明去乡下省亲。爸爸掏着上等的香烟,见人就前言不搭后语地嚷嚷,你知道现在城里的房价涨多少了吗?
乡亲们猜来猜去,眼珠子瞪得快蹦出来了,仍然猜不准。
马小明的爸爸大手一挥,满脸得意地说,六千,每平方米六千块呐!
一片唏嘘声之后,有人问马小明的爸爸,你老在城里有地点?
马小明的爸爸此时显得极不耐烦,反问道,你知道百货大楼那地点吗?
百货大楼那地点,市中心,黄金地段,傻子都知道!
马小明的爸爸突然间哈哈大笑,那是老子的地盘,寸土寸金的地盘。
乡亲们重新睁大眼睛,乖乖,得值多少钱?
马小明的爸爸伸出一双粗糙的大手,一反一正,再一反一正,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嘴里说,无可奉告。
马小明心想,爸爸真能吹。马小明心里亮如明镜,爸爸所说的地盘,是百货大楼对面一棵法国梧桐树下,那里有他的修鞋摊。那个如巴掌大的地点,爸爸每月要向市容局交三百元的占道费,外加打折赠送无数个点头哈腰。
爸爸不着边际的神吹海侃,莫名其妙地让马小明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虚荣和满足。
那一次,郑小莉突如其来的恶语相向,才让马小明刚刚得到的自尊灰飞烟灭。
课间休息时,一向直言快语的郑小莉,像新闻发言人一样对一大堆同学说,大家知道百货大楼对面那个修鞋的老头吗?同学们说,知道知道,我们找他修过鞋。郑小莉故意压低嗓音绘声绘色地再说,小人,标准的市侩小人!我去那里修鞋,只钉一颗钉,就要了十块钱。同学们知道郑小莉的鞋很贵,不是韩国货就是日本牌。照郑小莉这一说,一颗钉十块钱,的确黑了点。
马小明恨不得上去扇郑小莉的大嘴巴,而马小明没有这个勇气。如果马小明真扇郑小莉的大嘴巴,马小明爸爸的身份不就暴露了吗?所以,马小明选择了忍气吞声,选择了将自己的脑袋压得一低再低。
放学回家的路上,马小明第一次认真地眺望着自己的爸爸。爸爸头秃,背驼,油黑的光脑袋前倾,几乎要爬到眼前臭气熏天的鞋上。爸爸嘴里叼着钉子,一颗颗生锈或即将生锈的钉子,在爸爸丰沛唾液的滋润下,变得光滑柔顺,吃进鞋底的力度明显加大。马小明觉得,爸爸真脏。
马小明生日那天,爸爸乐哈哈地弄来一个大蛋糕。马小明没吃,反胃。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马小明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胃。甚至连想一想,都觉得十分恶心。
本来,马小明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百货大楼的。之前每次经过,马小明都会无比深情地投过去一丝目光,打量着自己老子的地盘。郑小莉发布新闻之后,马小明改道了。
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得飘飘洒洒。就在无比洁白的雪地里,一起十年的恶性悬案,在一个摆摊老头的协助下,成功告破了。
那一天,马小明爸爸的修鞋摊前,来了一位头脸捂得十分严实的客人。客人将脚上的一双皮棉鞋递过来,说地太滑,打个掌子。在客人掀开面罩一角点烟的时候,马小明的爸爸认出了那个人。他不慌不忙地取钉,拿锤,一丝不苟地钉钉。那人似乎有点急,三番五次地催促。马小明的爸爸将一根长钉牢牢地钉进去,悄悄拨通了110电话。
电视台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
十年前,马小明的爸爸就将那个穷凶极恶的家伙烙在心里了。即便他整了容,也能准确认出那双令人发怵的眼睛。马小明的爸爸对全市的电视观众说,那是老子的地盘,休想从老子的地盘上溜走一只蚂蚁。马小明的爸爸说得天花乱坠,一口气反复将老子的地盘说了十八次。
同学们口口相传,知道老英雄是马小明的爸爸。他们轮番跟马小明拥抱,轮番替马小明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爸爸骄傲。高傲的郑小莉,正式向马小明鞠躬道歉,并通过马小明,向英雄的马伯父真诚道歉。
马小明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奔跑到爸爸的地盘,神采飞扬地拥抱着弯曲的爸爸,眼睛里噙满幸福的泪花。
马小明的爸爸擂着马小明的肩头,小子,这地盘,老子先守着。将来,传给你!
马小明郑重地点点头。
(原载《山东文学》2013年2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题为“老子的地盘”,这里的“老子”,是爸爸的习惯用语,这种自称与爸爸的职业身份有很大的关系,表现了爸爸的低下卑贱。 |
B.“高傲的郑小莉,正式向马小明鞠躬道歉,并通过马小明,向英雄的马伯父真诚道歉。”郑小莉对马小明爸爸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可见她才是“小人,标准的市侩小人”。 |
C.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人物,这篇小说抓住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让爸爸的形象变得鲜明丰满。 |
D.文章的结构也是一大亮点,欲抑先扬,悬念四起,最后获得情感爆发。 |
E.“爸爸头秃,背驼,油黑的光脑袋前倾,几乎要爬到眼前臭气熏天的鞋上”,文章中仅有的外貌描写,既刻画了儿子眼中爸爸的真实形象,也饱含了儿子对爸爸的情感。
(2)马小明的爸爸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马小明和他的爸爸,那么同学郑小莉就显得无关紧要了,可以删去这个人物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4)文章开头写“马小明总是将自己的脑袋弄得一低再低”,文章结尾写“马小明郑重地点点头”,马小明对爸爸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转变是否合情合理?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把数据存在“云”里
传统的数据备份办法存在着病毒威胁、硬件损坏、存储设备不稳定等诸多弊病和限制,而且不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利用无线上网等方式传输数据的要求。云存储技术正是迎合了绝大多数用户“安全、稳定、便捷”的第三方存储需求应运而生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够把设备连接上网,你都可以把重要的数据备份到仿若飘忽在你头顶的“云”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云存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对云计算的具体运用。它是指将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云存储让用户不用依赖于计算机的内部存储以及单独购买存储设备,只是通过数据的网络上传就能随时使用存储的数据。云存储能够实现数据的即时存储和数据的便捷共享。
云存储可以支持多种应用方式,如云备份、云数据共享、云资源服务等,也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接口给其他网络服务使用。云存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能够大大减少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这是其他装备、软件系统所无法取代的。自2008年出现云概念开始,云存储就紧随着云计算的步伐,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云储存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件的大容量分享,用户可以把数据文件保存在云存储空间里;另一种是云同步存储模式。
相对于原有的存储模式,云存储主要有以下优点:存储容量大、成本低,存储设备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分配空间,用户不用担心空间不足;易拓展,根据服务器使用人数和空间扩展存储空间,不影响前端用户的使用;数据同步,有效避免了介质存储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对服务器采用磁盘阵列和磁带脱机备份方式,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对数据的存储不需要任何硬件设备,只需要依托计算机或者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指尖的点击和屏幕的触碰就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储,十分高效、便捷。而且,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云存储,让数据的存储随时随地;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依靠计算机或移动设备随时访问数据,实现网内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减少了传统的资源交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不过,目前绝大部分企业或政府部门还不是很放心把单位的重要数据保存到“云”里去,究其原因还是对数据安全性的忧虑。个人用户同样担心自己隐私数据的泄露。可以说,安全问题是对云存储服务的最大挑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云存储服务的生死存亡。运营商必须采用合适的安全技术来保证数据的秘密性与安全性。而且,当我们备份较大数据的时候都不希望耗费太长的时间,也就是上传下载的速度要快,这就对网速的分配、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共享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机制提出更高要求。云储存是今后存储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存储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极富潜力的朝阳产业。只有网速、安全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云”技术才能够真正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高科技的福音。
(选自《百科知识》)下列关于云存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存储给用户提供了一定类型的存储与访问服务,它是将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以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为载体提供服务的。 |
B.云存储技术克服了传统数据备份中的不安全、不稳定和不便捷等诸多弊端而产生的,它能够满足很多用户的第三方存储要求。 |
C.云储存能够实现数据的即时存储和便捷共享,让用户只用依赖于数据的网络上传,就可以使用数据。 |
D.云存储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支持多种应用方式,还可以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代替了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云存储相对于传统的存储模式具有容量大、成本低、效率高、方便管理、方式灵活等优点,但是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担心自己的隐私数据被泄露,不放心将单位的重要数据通过云存储保存。 |
B.云存储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它是一个极富潜力的朝阳产业,但安全问题是制约它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只要不断创新和普及安全等相关技术,云技术就可能真正地给消费者带来便利。 |
C.云存储数据存储是对传统数据存储的改变,服务器拥有很大的空间扩展存储空间的能力,有效避免了介质存储造成数据丢失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
D.云存储的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点,依靠计算机或其它移动设备可以随时访问数据,使得网内资源可以共享,相对原有的存储模式更高效。 |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云存储技术应用的一项是()
A.昌东小区王先生将电子文档放到互联网上个人存储空间进行备份。 |
B.昌南中学积极推进网络教学,学生通过网盘向老师交作业,不同科目作业直接提交到对应老师的网盘中,便于老师进行检查。 |
C.昌西银行专门建立信息安全中心每日进行数据磁带备份,以保证在突然发生重大灾难时能够迅速恢复重要数据。 |
D.昌北公司为刚成立的中小企业,没有空闲资金购置存储设备,使用了空间租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