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可能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某一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如下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 |
B.长期喷洒DDT,螳螂体内DDT浓度往往高于螟虫 |
C.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等内源性因素调节 |
D.种群数量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 |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
B.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其中的生物数量 |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原生演替的速度快 |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原生演替 |
下列关于下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
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
儿童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不表现明显症状,却获得了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的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B.为预防儿童患小儿麻痹症,只可选择灭活或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作疫苗进行接种 |
C.儿童获得了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因此脊髓灰质炎病毒无法突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D.通过检查儿童血液中有无该病毒的抗体,便可确定其是否曾经受到该病原体的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