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纯合体高茎有芒小麦与纯合矮茎无芒小麦杂交,所得的F1又与某品种小麦杂交,其后代有四种表现型: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比例为3:3:1:1,那么某品种小麦的基因组成是
A.ddBB B.DDbb C.ddBb D.Ddbb
下图表示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与④,②与⑤,③与⑥是同源染色体 |
| B.①②③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④⑤⑥也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
| C.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很活跃 |
| D.若①是X染色体,则④是Y染色体,其余是常染色体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蓝细菌置于低浓度的纤维素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蓝细菌可能会吸水胀破 |
| B.高等植物根细胞与低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器种类差异表现在叶绿体上 |
| C.细胞膜上的X物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则X物质有细胞识别功能 |
| D.抑制膜上载体蛋白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亲代组别 |
1组(一对蝇) |
2组(一对蝇) |
…… n组(一对蝇) |
|||
| 子代分两份处理 |
A施DDT |
B无DDT |
A施DDT |
B无DDT |
A施DDT |
B无DDT |
| 结果 |
存活较少 |
全部存活 |
存活较多 |
全部存活 |
存活很少 |
全部存活 |
| 选择 |
淘汰 |
淘汰 |
淘汰 |
保留 |
淘汰 |
淘汰 |
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有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 |
|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
| C.a、c过程都需要对其萌发的种子用低温诱导或使用药物诱导 |
| D.要获得yyRR,b育种过程的育种年限最短 |
下列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问结构不同
B.指导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遗传物质中的碱基有C、G、A、T
C. 人体内的酶大部分都是蛋白质,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
D. 蛋白酶也是蛋白质,能够把蛋白质分解为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