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天上午,王女士带着自己3岁的儿子小强来到西夏区同心北路的广场玩。这时,有人喊:“小强回来,走了。”正当王女士奇怪谁在喊自己儿子名字的时候,一中年妇女李某拍着小狗的头说:“小强该回家了!”王女士一听火冒三丈,拉着儿子过去指责李某,并要求她马上给狗改名。为此双方发生口角,并动手撕扯起来,幸好周围群众迅速报警,110民警及时赶到才制止了这场纷争。经过民警和围观群众的耐心劝解,李某表示要给小狗换个名字。
(1)材料中王女士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这一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注时事,分析热点。
时事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新闻材料进行点评。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方式。在学完了《希望从这里开始》后,我校七年级(8)班同学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到了以下信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探究下列问题。
【时事透视】某新闻报道:我国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4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了92.1%。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国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2015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93%,2020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95%。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
(1)《纲要》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公民的什么权利?请谈谈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原因。
【实践提升】七年级(8)班学生还到农村开展了一次“与留守儿童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不认真、逃学玩游戏甚至辍学等。
(2)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你准备向他们宣传哪些法律?(不少于两部)
(3)留守儿童应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三点)

材料一:《后汉书》中记载:“共舆而驰,同舟共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淮南子》中也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些古语都表明团结就是力量,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材料二:台湾知名作家柏杨老人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这句看起来刺眼的话,却提醒每一个中国人要增强团结意识。
根据材料,请你回答:
(1)你是如何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
(2)发挥集体力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材料一:中西方之间有许多处理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比如:欧美的老人,多忌讳由别人来搀扶,他们认为这有损体面,是受轻视的表现,而在中国,搀扶老人则是被看做尊敬老人、有修养的举动。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国外的文化艺术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对一些西方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很热衷,争相效仿。相反,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年轻人越来越失去吸引力。
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回答:
(1)中西方处理问题时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方法的原因是什么?
(2)青年人应怎样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和节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说到体育活动,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
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冰雪项目中,我爱看冰球、速滑、花样滑冰、雪地技巧。”在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习近平这样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上,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有“个性化”的兴趣爱好。毛泽东爱好游泳、跳舞、乒乓球,邓小平爱好桥牌、球类运动。
材料二:某中学一位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中学时,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不久,在他家的附近开了一家游戏厅,他开始到那里玩,后来就入了迷,放学就到游戏厅,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后来因为没有钱玩游戏,开始从家中偷钱,向同学敲诈,最终被派出所拘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有“个性化”的兴趣爱好给我们哪些启示?
(2)材料二中的学生生活片段中的情趣属于何种情趣?对青少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请你就青少年应该如何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提几点积极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