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下列表达中有错误的一项( )
A.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分别是组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 |
B.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
C.每个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
D.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某同学显微观察到生活着的某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下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
B.a中的细胞液浓度在此时可能大于b的浓度 |
C.若b所示的体积进一步增大,则b处的浓度将减小 |
D.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特点 |
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
B.pH=C时,E点为0 |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
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织物纤维,具有抗菌等功能。在竹纤维织物工艺流程中需要除去淀粉浆料。下表表示在60 ℃、pH=7等适宜的情况下,枯草杆菌淀粉酶浓度对退浆效果(失重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淀粉酶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60 min)
1 |
2 |
3 |
4 |
5 |
6 |
|
处理前试样重/g |
1.662 |
1.659 |
1.672 |
1.677 |
1.669 |
1.666 |
处理后试样重/g |
1.594 |
1.554 |
1.550 |
1.550 |
1.540 |
1.536 |
失重率/% |
4.10 |
6.33 |
7.30 |
7.57 |
7.73 |
7.80 |
A. 枯草杆菌淀粉酶耐热性强,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B.在生产上淀粉酶浓度为3 g/L时可以达到较好的退浆效果
C.延长淀粉酶浓度为1 g/L一组的退浆时间,可进一步提高失重率
D.淀粉酶浓度超过3 g/L时,底物已与酶充分结合,所以退浆效果增加不明显
某同学为了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如表所示。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猪血 |
马肝 |
蛙表皮 |
棉花 |
霉菌 |
|
水溶性 |
+ |
- |
+ |
- |
+ |
|
灰分 |
+ |
- |
+ |
- |
- |
|
染色反应 |
甲基绿溶液 |
- |
- |
+ |
- |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注:“+”表示有(溶解);“-”表示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③d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下列对a~e推断最合理的是
A.血红蛋白、脂质、染色质、纤维素、蛋白质
B.蛋白质、脂肪、染色质、葡萄糖、麦芽糖酶
C.血红蛋白、脂肪、RNA、麦芽糖、纤维素酶
D.血红蛋白、脂肪、DNA、纤维素、纤维素酶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定田间某种作物的根尖细胞液浓度,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A.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 B.一定的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 D.作物细胞液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