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问题 。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自然条件是
A.水资源 | B.铁矿石 |
C.温暖的气候 | D.煤炭资源 |
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区内广阔的市场 | B.政府的支持 |
C.铁路交通 | D.劳动力 |
为了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
C.增加科技投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
2013年末,浙江省重拳出击,提出“五水共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浙江省提出“防洪水”的主要依据是
A.夏季受锋面雨带影响,降水量大 |
B.夏季受冷空气的影响,产生暴雨 |
C.夏秋季受锋面气旋控制,长期大雨 |
D.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台风 |
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常将城市天然河道取直、河堤和河底硬化、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即河道渠化。该措施的负面影响是
A.改变河底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增加 |
B.阻断与土壤联系,水体净化能力减弱 |
C.减少地表径流下渗,致地下水位上升 |
D.河道取直,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扩大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局面可望基本缓解。回答下列问题。跨流域调水的事实说明自然资源具有
A.多用性 | B.整体性 |
C.社会性 | D.地域性 |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若北方部分地区“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可能会导致
A.土壤盐渍化 | B.土地沙漠化 |
C.土壤养分流失 | D.水土流失加剧 |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回答下列问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与雪线的变化情况为
A.气温升高,雪线降低 | B.降水增多,雪线降低 |
C.降水增多,雪线升高 | D.气温升高,雪线升高 |
从短期效应看,材料所述现象对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①农作物大幅度减产②生态环境有所改善③洪灾发生几率加大 ④水资源面临短缺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下的人口规模 |
B.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合理容量不同 |
C.人口合理容量完全取决于本地区自然资源数量 |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 |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热量 |
C.水分 | D.水热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