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使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馀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燿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
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 |
C.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
D.安得不病乎得:能够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斗,每战都冲锋在前,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玉帛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 | B.慈父见背见背:长辈去世 |
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 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密奉事以孝谨闻密以祖母年高 |
B.有暇则讲学忘疲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D.齐桓得管仲而霸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下列各项中为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以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
翻译下面语句。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译文: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
(3)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阤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陂阤(pō tuó):险阻的山,阤,同“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子瞻至,幅巾迎笑幅巾:裹着头巾 |
B.俯视大江,仰瞻陵阜陵阜:高山 |
C.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睥睨:轻视,瞧不起 |
D.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褰裳:提着衣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相携徜徉而上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
B.①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
C.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 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D.①有废亭焉 ②置杯焉则胶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
C.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至黄州谪居期间,苏辙曾去看望他,这也可见兄弟间的友爱。两人同游武昌西山,苏辙写下了这篇游记。 |
B.文章首段主要叙写苏轼谪居齐安期间,喜游武昌西山,放情山水以自适。这一段已暗含下文的“适意为悦”的意思。 |
C.文章第二段主要写苏轼命令当地人士营建武昌九曲亭的情形。着意写苏轼在亭子修建过程中和建成之后的苦与乐。 |
D.文章最后一段以抒情的方式,称赞苏轼以开阔的胸襟应对仕途的坎坷,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兄长的安慰劝勉之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2)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3)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①,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②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
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竑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景泰元年八月,竑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
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言:“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
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③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自劾专擅罪,因言:“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
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共荐竑堪大用。帝曰:“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与乎?”即召竑为兵部尚书,命竑简阅十二营军士。竑以择兵不若择将,共奏罢营职八十余人,而慎简材武补之。
后引疾求退 ,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
[注]①狩:巡行、巡视 ②捽:揪,抓。 ③坌:聚积,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族振。族:灭族,刑及全族 |
B.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与乎与:赞同,赞许 |
C.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赍:赠送 |
D.而慎简材武补之简:选择,选拔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竑果敢善断的一组是()
①竑愤怒,捽顺发呼曰 ②督毛福寿、高礼军
③竑至,简士马,缮厄塞 ④ 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
⑤竑乃自劾专擅罪 ⑥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王执掌朝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等非常嚣张,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此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 |
B.皇上非常信赖王竑,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竑的工作,皇上常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竑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 |
C.王竑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灾害频发,就主动向皇上进言,请求下令责成众大臣自我反省,减轻百姓负担,不做那些无益于百姓的事情。 |
D.王竑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因为水灾,饿死了很多人。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单是当地人受益,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也得到了救助。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
(2)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已:停止 |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 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 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夫知效一官(功效) | B.而征一国者(取信) |
C.行比一乡(合) |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使……到来) |
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分)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