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①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②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引诱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③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只有前者可以尝到美感而后者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许引起不快感。________。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的。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到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④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喝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肌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⑤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对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摘自朱光潜《谈美》(略有删改)在第3段横线处补上一句恰当的话。
第5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一句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美感与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 |
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 |
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 |
D.不少美学研究者走上迷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弄不清楚美感与快感的分别。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对文中画线句的含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持续不断,风大,时间长 | B.雪花之大,时间长,范围广 |
C.雪花飞扬,风烈,范围广 | D.持续不断,风雪交加,时间长 |
对上文中风雪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渲染严酷的气氛 | B.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C.暗示一场危险正袭来 | D.给人物的活动作了铺垫 |
对下列句中“却”字的用法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①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③等到天明,却作理会。④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⑤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A.①③⑤相同,②④不同 | B.①②③ 相同,④⑤不同 |
C.①②③④⑤都不同 | D.②⑤相同,①③④不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 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 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 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 金”,放置在地上从“ 土”,炉中烧木炭从“ 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 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 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 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 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起来。如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把课题转向人体能的开发利用上。
②所谓人体能,简而言之就是由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能量,它主要表现为机械能和热能。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随地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的体重施压于路面等。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一昼夜所产生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能的话,可以把相当于他自身体重的水由0℃加热到50℃,而全世界60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则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③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人体所具有的生物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比如,当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会产生持续的重力能。如果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就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工程师,将一种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商场和火车站等处的地毯下面,当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时,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不停地被压下,使中心轴持续地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英国一家超级市场,特意在市场入口处转门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转换装置。熙熙攘攘的顾客不停地进进出出,其推动门的能量统统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电能,借此为公司提供了照明、打字、电梯、空调等用电。
④将人体热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也是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美国新泽西州建造的美国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每个房间的内壁都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全楼3000多名员工身体所散发的热量,随后将其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用以提供照明、电脑操作及调节楼内室温所需的电力。美国匹兹堡大学也设计了一个热量收集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和教师释放的热能,电灯、厨房以及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等所产生的热量,统统聚集到一个中央设备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据说,此系统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学校的10座大楼取暖之用。其实,这一系统完全可以具备双重用途,即在炎热的夏季里,还可以当作制冷设备使用,从而使大楼中的环境非常舒适。
⑤科学家们认为,人体能价廉而无污染,且收集转换并不复杂,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如能将人体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无疑将为人类生活作出极大的贡献。相信人体能将会得到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发利用。下列对“人体能”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人体散发出来的机械能和热能。 |
B.人体作用于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生物能量。 |
C.人一昼夜所产生的能,可以把自身重的水由0℃加热到50℃。 |
D.60多亿人产生的生物能量,如果聚到一起,相当于12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
下列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换成电能。 |
B.一个人坐着或者站立时产生的重力能可以输入蓄电池,也可以直接利用。 |
C.行人在踏板上不停地走过产生的电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
D.英国一家超级市场,安装了特制的推动门,这种门通过不停转运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提供公司的日常用电。 |
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体能课题是在能源问题显得愈加突出的前提下,由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开发的。 |
B.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前途将越来越宽广。 |
C.人体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主要原因是其价廉而无污染,加之取用灵活方便。 |
D.人体能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利用,但人体能只能转换成电能,是其发展的一个缺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物疗法抗癌
近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临床肿瘤协会年会上,传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一批使用生物疗法的药物,已经在癌症治疗上取得了奇效。目前癌症治疗已经由传统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及放射线治疗的时代进展到另一个新的时代——生物疗法的时代。
传统的化学与放射线治疗所用的战术好比是“地毯式轰炸”,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的组织产生相当大的伤害。由于一些常规化疗药物的主要原理是破坏细胞生长,同时也使骨髓和胃肠道的快速生长细胞受到破坏,所以化疗通常会带来贫血、感染、恶心和腹泻等副作用。而生物疗法,则可以针对癌细胞所特有的抗原,或更精确地说,是对一种癌细胞生长因子的接受体加以阻断,使癌细胞无法接受到体内生长因子的刺激而生长,或是使癌细胞内生物讯息之传递受到阻断,无法将讯息传到细胞核,而避免癌细胞无限制生长。这种疗法就好比“定向导弹”,可以精确地命中目标,避免“地毯式轰炸”所带来的副作用。科学家认为,随着生物疗法的进展,未来还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个别用药。在10—20年内,当癌症确诊后,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型,而且届时癌症将不再按照生长的部位或是按照显微镜下的形状分类,而是按照其基因特征分类了。
生物疗法代表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尚需更多临床测试。
但是,将癌症真正变成慢性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生物疗法前景光明,专家认为,就现在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测试,这种药物还只能用于个别患者试验性使用上。
约斯隆——卡特林癌症中心主任哈罗德·法莫斯医生认为,不能对癌症新疗法设定严格的时间表,因为担心会带来“失败的期盼”。“生物疗法意味着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癌症的阿喀琉斯之踵。但问题是科学还不知道阿喀琉斯之踵在哪里,或非常清晰他们的目标。”一位专家的话,道出了生物疗法的局限性。
在临床试验中有超过一半的生物科技药物为抗癌药,生物抗癌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生物抗癌药的研制成功,令制药业大为兴奋。目前在癌症临床治疗方面,已经有395种药物问世。而相对而言,心脏病的药物为122种、精神治疗药物为176种。
但是随着更多的抗癌药正式上市,为这些药物买单将成为政府健康医疗系统的大问题。特别是现在,一些新药仅一个疗程就需要支付上万美元。
而在去年,由遗传技术研究公司开发的、第一个采用生物技术抗癌的药物Avastin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正式上市,更令其母公司收入在全球生物技术企业中一下排名第二位。下列对“生物疗法”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是用生物药品破坏骨髓和胃肠道细胞的生长,针对癌细胞特有的抗原,施放“定向导弹”的疗法。 |
B.是用生物药品阻断癌细胞生长因子的接受体或其生物讯息的传递,避免癌细胞无限制生长的疗法。 |
C.是避免“地毯式轰炸”的副作用,根据个别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有针对性用药的疗法。 |
D.是用生物抗癌药品使癌症成为慢性病而延长时间缓慢治疗的方法。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在癌症临床治疗方面已经有395种药物问世,远远高出心脏病和精神治疗药物,表明各大制药公司都在积极研制和生产抗癌药物。 |
B.抗癌新药在给病人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每种新药一个疗程就需要支付上万美元。 |
C.生物疗法前景光明,但它的局限性不是马上就能克服的,这是专家们的共识。 |
D.“地毯式轰炸”是传统治疗癌症的几种方法采用的共同战术,它意味着对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的摧毁和伤害。 |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疗法意味着现在已能按照癌的基因特征分类,医生的治疗在确定肿瘤类型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 |
B.生物抗癌药的研制成功对于制药业意味着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而对政府健康医疗系统则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
C.对癌症新疗法尚不能制订出严格意义上的时间表,因为还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临床测试,还不能实现全面推广。 |
D.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具有对新研制生产的药物批准上市的权力,某种抗癌药物能得到批准,意味着该药物既有市场需求又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台风是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很低,四周围的空气绕着它的中心以反时针方向快速地旋转。低层空气边旋转边向低压中心流动,空气流动速度越快,风速也越大。台风中心有一个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区域,通常被称为台风眼。由于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因此台风眼区就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台风眼区外的空气,向低压中心旋进,它们挟带着大量的水蒸气,由于不易进入眼区,而在其外围上升,形成大片灰黑色臃肿高耸的云层,下着倾盆般的暴雨。而台风眼区内出现了下沉气流,因而云消雨散,夜间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正如今年第5号台风威马逊的卫星图像所表现的那样,由于台风眼区一般是晴到少云天气,因而在卫星云图上呈黑色小圆点状。
台风的破坏力是很难预测的。即使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台风登陆的地点和时间,人类也难以预料台风的全部行为,因而难以预测它的破坏力。“云娜”被准确预测后依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只发生在中国——很多时候,科学家都不能准确估计风暴的破坏力。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正在苦苦研究,希望能够揭开去年9月登陆哈利法克斯的Juan飓风具有如此强大破坏力的秘密。预报中,Juan飓风是一个二级飓风,但后来,它造成的破坏相当于一次三级飓风的强度,加拿大的气象学家彼特·保尔这样说。科学家将飓风分为五类。一级风暴的风速最低,五级的最强烈。这个标准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估量飓风到来的规模、产生的破坏力的大小。“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告诉人们破坏程度的大小,那分类就失去了意义。”保尔说道。“人们需要知道,一定的风速对我们的住房有何影响,对我们的树林有何影响。”美国森林学家大卫·苏特兰说,“风暴对树林的袭击对象主要是年老的树木,以及一些特定品种的树木。比如说,红云杉在飓风中似乎更容易兜住大风,从而被连根拔起。”并且,苏特兰注意到,暴风过后,一些地方树林被夷为平地,而就在不远处,树木却站立在那儿。苏特兰认为,飓风制造了“风弹”——或者说是风暴中包含的小风暴,它们被苏特兰看作是一系列的“迷你龙卷风”。一个成熟的台风,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其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从长远的观察来看,强台风的出现是不是会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呢?“的确有科学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来寻求一种模型以预测强风暴何时来临。但就现在看来,要准确地找到它的规律还很难。”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专家杨义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这种研究的前景不敢乐观。杨义文告诉记者,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一般认为,厄尔尼诺效应可能对台风发生的频度产生影响,但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它跟台风强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另外,统计数据也没有找到全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升温跟台风频度、强度之间的必然联系。相反,近七八年来,无论是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还是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量,都比上世纪50~70年代少了相当多。从这种情况来看,除了按季节变化之外,台风在大的时间跨度里几乎没有明显规律可寻。以下对“台风眼”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很低,四周围的空气绕着它的中心以反时针方向快速地旋转,像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 |
B.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其外围上升,形成高耸的云层。 |
C.台风中心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区内,空气旋转太厉害,空气中挟带着大量的水蒸气,造成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的区域。 |
D.台风中心有一个平均直径约为40公里的圆面积区域,通常被称为台风眼,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很微弱,台风眼区内常常出现下沉气流,因而云消雨散,夜间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台风眼区由于像一个由云墙包围的孤立的管子,因而里面不受外围变化强烈的空气影响,在卫星云图上呈黑色小圆点状,那里夜间还能看到闪烁的星星,都是晴天。 |
B.科学家一般认为,厄尔尼诺效应可能会对台风发生的频度产生影响,但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它跟台风强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
C.近七八年来,无论是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还是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量,都比上世纪50~70年代少了相当多,但还没有证据说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升温跟台风频度、强度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
D.可以把飓风分为五类,一级风暴的风速最低,五级的最强烈。一个成熟的台风,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报中,Juan飓风是一个二级飓风,但后来,它造成的破坏相当于一次三级飓风的强度,由于预报不准,所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
B.因为即使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台风登陆的地点和时间,人类也难以预料台风的全部行为,因而难以预测它的破坏力,所以对台风破坏力的预测,科学家任重道远。 |
C.因为红云杉在飓风中似乎更容易兜住大风,从而被连根拔起,为减少损失在台风频发区种植树种时应有所选择。 |
D.虽然除了按季节变化之外,台风在大的时间跨度里几乎没有明显规律可寻,很多时候科学家现在还不能准确估计风暴的破坏力,但是许多国家的研究和预报工作并没有停止,包括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