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如图,西周等级示意图
①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在当时具有什么意义?
②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受封人应该承担哪些义务。
③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该制度具有金字塔般森严等级的特点,请问哪一层是卿大夫,哪一层为平民?(请在图上标示注明)
材料一:某市少年宫举办以"铭记历史"为主题的爱国影片展播。根据海报,你可选择观看下列影片(将代表影片的字母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材料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二战中,为应对这一威胁,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阅后请回答:
(1)日军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日军在六周之内屠杀三十多万中国军民。
(4) 我国每年都在这一天鸣响防空警报。东北三省沦陷。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
(6)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冼星海的哪部作品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7)材料二中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9)今年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10)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十八世纪的法国,人民还处于黑暗之中。一些人著书立说,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这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材料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阅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这场"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先驱是谁?
(2) 根据材料二,这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指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场运动的内容?这场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下图)。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1分)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1分)
(5)材料四是哪一条约的内容?(1分)
人民之战
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期间,中国没有取得任何完全的胜利。鸦片战争战败的消息很久才传到湖南、江西等地,当地人还认为是谣言。甲午战争期间,民众甚至为了几个劳逸费,帮助日军搬运炮弹。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共话战局,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李宗仁指挥战前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成见,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 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时年23岁的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泼斯坦赴台儿庄前线,他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记载:她去台儿庄域之前,有个10岁的中国男孩被日军胁迫到中国守军阵地侦查,在随后的炮击中,中国守军都很困惑,曰军向空旷的原野上倾洒了那么多的炮弹,为什么?原来,这名10岁的孩童向日军汇报时,故意颠倒了中国守军的方位……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5年4月9日第1624期《抗战地理二》
请回答:
(1)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3)依据材料三,周恩来促进"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