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
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
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
D.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
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 |
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 |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
D.丙实验初期,种内的互助与种间的斗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
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