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今年4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猪肉价格一涨,苦了居民,喜了农民。农民有了按劳等值的收获,当然高兴。但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富了的城市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城市居民还是低收入者,面对十几元一斤的猪肉实在尴尬。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2)请你谈谈猪肉价格上涨对生活、对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中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欧文化存在差异,例如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往往外面是封闭的,里面是透明的,欧洲的建筑则外面是透明的,里面是封闭的,体现了双方思维的差异。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欧在建筑、家饰上相互借鉴,“中西合璧”成为时尚。
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6分)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在2010年3月“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一幅《富春山居图》的古画,这幅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深深牵动了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思绪。,一幅传世古画引起海峡两岸民众对5000年中华文化的共鸣。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一幅画为什么会引起两岸民众的共鸣。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采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处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际情况合理作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因素罚款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政裁量权,为政府权力设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