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3分)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   行:_________________
(2)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_________________
(3)庶臣侥幸,保余年             卒: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关联词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生生所资:资助、供给 B.心远役惮:害怕、畏惧
C.饥冻虽切:急迫、急切 D.尝人事从:顺随、依从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幼稚盈室 B.于时风波未静 C.质性自然 D.于是怅然慷慨

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家叔余贫苦不物喜,不以己悲 B.遂见用小邑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故便求胡为乎遑遑欲何 D.事顺心游于三辅,入京师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2分)
答: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函陵军:驻扎 B.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之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威武

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②因人力而敝之③邻厚,君薄也
④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⑥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3分)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⑤⑥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世以是之高:崇敬
B.诸儒莫能与抗:抗衡
C.断佞臣一人以其余厉:严厉
D.以直臣旌:表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辑之,以旌直臣击沛公于坐
B.欲考异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帝师位特进勇气闻于诸侯
D.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地下其身也,则耻师焉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B.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C.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2)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4分)
(3)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留侯论(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其意者见:表现
B.是以百战百胜,而用其锋轻:轻率
C.养其全锋而待其敝:通“弊”,弊端
D.不其志气称:符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势未可乘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
B.而归臣妾吴者多市人之言语
C.而命仆妾之役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而状貌乃如妇人女子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亮出中心论点,即“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点明人的高尚节操对成大事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蔓不枝。
C.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D.这篇散文言简意赅,分析透彻,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用项羽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东轩记苏 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向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于一委:交付
B.其华而收其实落:抛弃
C.归,筋力疲废莫:通“暮”,傍晚
D.独岁月之久幸:侥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支其欹斜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而不害学而耻学
C.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不赂者赂者丧
D.欲庶几颜氏之乐蟹六跪二鳌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3)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