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节选《晋书·祖逖传》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者谓逖有世才具赞:称赞
B.阳平察孝廉辟:征召
C.元帝用为徐州刺史逆:迎接
D.中流击而誓曰楫:船桨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帝以逖为奋威将军重修岳阳楼
B.此非恶声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C.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请战喻
D.诸兄每忧杳不知其所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轻财好侠”特点的一组是(   )
  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 
  ②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
  ③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
  ④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
  ⑤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⑥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逖 以 社 稷 倾 覆 常 怀 振 复 之 志 宾 客 义 徒 皆 暴 勇 士 逖 遇 之 如 子 弟时 扬 土 大 饥 此 辈 多 为 盗 窃 攻 剽 富 室 或 为 吏 所 绳 逖 辄 拥 护 救 解 之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②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下面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公孙瓒知袁绍已据冀州,遣弟公孙越来见绍,欲分其地。绍曰:“可请汝兄自来,吾有商议。”越辞归。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闪出一彪军马,口称:“我乃董丞相家将也!”
  乱箭射死公孙越。从人逃回见公孙瓒,报越已死。瓒大怒曰:“袁绍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取事;今又诈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尽起本部兵,杀奔冀州来。
  绍知瓒兵至,亦领军出。二军会于磐河之上:绍军于磐河桥东,瓒军于桥西。瓒立马桥上,大呼曰:“背义之徒,何敢卖我!”绍亦策马至桥边,指瓒曰:“韩馥无才,愿让冀州于吾,与尔何干?”瓒曰:“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袁绍大怒曰:“谁可擒之?”言未毕,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瓒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次日,瓒将军马分作左右两队,势如羽翼。马五千余匹,大半皆是白马。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羌人但见白马便走,因此白马极多。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两队;令在左者射公孙瓒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瓒左军。再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袁绍自引马步军数万,于后接应。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瓒自领中军,立马桥上,傍竖大红圈金线帅字旗于马前。从辰时擂鼓,直到巳时,绍军不进。麴义令弓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只听炮响发箭。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麴义。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瓒军大败。左右两军,欲来救应,都被颜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绍军并进,直杀到界桥边。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绍军大败。
  却说袁绍先使探马看时,回报麴义斩将搴旗,追赶败兵;因此不作准备,与田丰引着帐下持戟军士数百人,弓箭手数十骑,乘马出观,呵呵大笑曰:“公孙瓒无能之辈!”正说之间,忽见赵云冲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时,云连刺数人,众军皆走。后面瓒军团团围裹上来。田丰慌对绍曰:“主公且于空墙中躲避!”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颜良亦引军来到,两路并杀。赵云保公孙瓒杀透重围,回到界桥。绍驱兵大进,复赶过桥,落水死者,不计其数。
  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公孙瓒亦收军归寨。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却说袁绍输了一阵,坚守不出。两军相拒月余,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李儒对卓曰:
  “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赍诏前去。二人来至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诏。次日,二人至瓒营宣谕,瓒乃遣使致书于绍,互相讲和。二人自回京复命。瓒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
“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回)
1.这一文段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阅读这一文段,试概括汉末时代社会特点。
2.这一文段描写了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作者着墨最多赵云,试就文段分析赵云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陈选,字士贤,临海人。父员韬,宣德五年进士。为御史,出按四川,黜贪奖廉,雪死囚四十余人。正统末,大军征邓茂七,往抚其民,释被诬为贼者千余家。都指挥蒋贵要所部贿,都督范雄病不能治军,皆劾罢之。历广东右参政,福建右布政使。广东值黄萧养乱后,而福建亦寇盗甫息,员韬所至,拊揗教养,得士民心。
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时人语曰:“前有韩雍,后有陈选。”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鸿胪卿齐政救、修撰罗伦、学士倪谦、钱溥。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已,督学南畿。颁冠、婚、祭、射仪于学宫,令诸生以时肄之。作《小学集注》以教诸生。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成化六年迁河南副使。寻改督学政,立教如南畿。汪直出巡,都御史以下皆拜谒,选独长揖。直问:“何官?”选曰:“提学副使。”直曰:“大于都御史耶?”选曰:“提学何可比都御史,但忝人师,不敢自诎辱。”选词气严正,而诸生亦群集署外。直气慑,好语遣之。
久之,进按察使。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囚多所平反,囹圄为空。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然受赂百金以上者,坐六七环而止。或问之,曰:“奸人惜财亦惜命,若尽挈所赂以货要人,即法挠矣。”历广东左、右布政使。肇庆大水,不待报,辄发粟振之。
二十一年诏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徭户六十人添办方物。选持诏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剌使臣欲入贡,私市易。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撒马儿罕使者自甘肃贡狮子,将取道广东浮海归,云欲往满喇加更市以进。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先是,番禺知县高瑶没眷通番资钜万,选移檄奖之,且闻于朝。至是眷诬奏选、瑶朋比为贪墨。诏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讯之。选有所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选。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行、同爱畏眷,竟坐选如眷奏,与瑶俱被征。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至南昌,病作。行阻其医药,竟卒。年五十八。
(《明史 列传第四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贪奖廉,雪死囚四十余人。雪,昭雪、平反
B.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期,期待、约束。
C.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假,借用,利用
D.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剌使臣欲入贡,私市易。易,交易。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福建亦寇盗甫息②蟹六跪而二鳌
B.①久之,进按察使②顷之,烟炎张天
C.①作《小学集注》以教诸生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D.①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 ②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以下句子中,表明陈选肃贪、除弊的一组是()
①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
②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③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④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
⑤番禺知县高瑶没眷通番资钜万,选移檄奖之,且闻于朝
⑥肇庆大水,不待报,辄发粟振之。
A.②④⑥ B. ①③④ C. ①②⑤ D. 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陈员韬为人刚正,担任御史期间,黜贪奖廉,昭雪冤情,同时又安抚教化,得士民心。陈选深受其父影响。
B.汪直出巡,都御史以下皆拜谒,陈选唯独行长揖之礼。被质问时,则显得不卑不亢,汪直为之慑服。
C.肇庆发大水,陈选当即开仓赈济百姓;面对舶中官韦眷的要求,陈选又手持诏书力争:既显示了他心系苍生、秉正做事的原则,又体现出其因人因事而灵动权变的政治智慧。
D.因为屡屡得罪韦眷,被韦眷罗织罪名,再三陷害。先是引诱张褧诬陷陈选未遂,后又指示李行、徐同爱强行结案,最终将陈选迫害致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前怪石供①
苏轼
《禹贡》②:“青州有铅、松、怪石。”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岂古所谓“怪石”者耶?
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则今之凡石复为“怪”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③佛印④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虽然,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
注释:①怪石供:奉献怪石,以供陈设玩赏。②《禹贡》:我国最早的古地理文献,书中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九州,下文的青州即是古九州之一。③归宗:即归宗寺,原为王羲之故宅,后舍宅为寺,寺中有王羲之洗墨池。④佛印:僧人,名了元,与苏轼交好。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文:花纹
B.海外有形语之国。形:容貌
C.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挹:舀
D.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怪:以……为怪。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①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
②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
③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
④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
⑤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
⑥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篇就阐述了“物之丑好,生于相形”的道理,并依次统摄全篇。
B.作者在说理的时候,通过齐安江上与玉无辨的怪石和海外形语之国形语捷于口两件事,启发读者想像,从而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简明富有情趣。
C.末段中引出佛印禅师这个人物,主要是为了在前文的基础上,从“供”与“受供”两个方面说明了重要的在于事物所包含的心意而不在于物质本身的价值。
D.本文由生活小事生发说理,形象生动,言简意赅,信笔挥洒,不受拘束,表现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文风。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後人至,高祖觉。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巖石之闲。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因哺之哺:给饭吃
B.诚如父言,不敢忘德诚:真诚、诚实
C.自度比至皆亡之度:估计、考虑
D.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厌:抑制、镇压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与高祖命中富贵说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②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③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④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⑤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⑥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2)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3)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