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
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
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2014年6月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在大运河上正在举行龙舟赛如图,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
(多选)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不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
(多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
(多选)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女航天员王亚平在飞船内成功制造出一个“水球”,我们可以通过“水球”看到她倒立缩小的脸部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
B.“水球”成的像是虚像 |
C.“水球”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 |
D.王亚平的脸部到“水球”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