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的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法国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应如何应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材料一:表1、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信息统计表
注: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包括取消和下放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生产经营活动许可,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表2、2014年1~6月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统计表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不尊法、不守法的现象,违反平等、公平、诚信等原则的市场交易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材料三: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1)根据表l、表2,分析我国政府简政放权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应如何落实“法治”要求?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观说明不断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的原因,并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探索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过程体现的哲理。
(2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上半年,我国共遭受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53起,涉案金额52.9亿美元,分别较2013年同期增长20.4%和136%。总的来看,上半年贸易摩擦形式总体保持平稳,立案数量前低后高,G20国家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体,发达国家强化贸易救济调查措施运用和执行力度,案件金额趋大,涉案产品高端化。发展中国家对我多运用贸易救济措施趋多且呈现反补贴调查措施的苗头。
材料二:能源是支持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是各民族共有的传统美德.虽然中国人均能耗水平比OECD国家(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少很多,但是我们仍然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消费的理念,崇尚节约,绿色消费越来越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材料三: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影响人们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伦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应对贸易摩擦提出自己的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观念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阐释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材料一: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完善了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规范。公民有序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不断拓宽,极大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和民主意识。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立法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不断加大统筹力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民主法制蓝图进一步细化落实,人民群众期待的美好愿景正在徐徐铺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二:由于浙江用工缺口在不断增大和人均工资成本的快速上升,“机器换人”已成为浙江省近年来推进工业转型、经济提升的战略举措。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相关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材料:“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2015年 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战略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为目的,受到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热情欢迎。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热烈欢迎的原因。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一带一路”的文化价值。
2014年11月l9 日至21日;以“互联互通芡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人会在浙江乌镇举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与经济新常态
“互联网+”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迁移,会带来产业或服务的转型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经济发展已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不搞强刺激、大调整,而是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坚持定向调控,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坚持“统筹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行通盘考虑。“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1)请结合材料,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分析“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所蕴含的哲理。(14分)
互联网与文化新形态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 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乏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闻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2)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