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下面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杨山
道路与道路的连接 寂寞时甘愿寂寞
渴望与等待的组合 痛苦时甘愿痛苦
默默承受重量 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
大队人马从胸膛上驰过 用一支无声的歌
                     (注:杨山,现代诗人,曾任《红岩》杂志副主编)

A.诗中“桥”的形象可视为作者自喻。作为文艺刊物的编辑,诗人“甘愿” 充当“大队”文学习作者由文学之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成为他们“渴望与等待的组合”。“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用一支无声的歌”,这就是诗人的愿望。
B.“桥”的形象也是一切奉献者的形象。“默默承受重量”,甘当他人或后代 的“桥”,让他人或后代通向幸福的彼岸,而自己,“寂寞时甘愿寂寞/痛苦时甘愿痛苦”,这正是奉献者的共同特征,《桥》是一首奉献者的歌。
C.这首诗以桥喻人,写得朦胧.含蓄,意象有典型性,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发人思索,耐人寻味。
D.《桥》给人以人格的力量,给人以美的情操和享受,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好诗。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然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下列句子中,最能表达出教师奉献精神的一项是()

A.教师像蜡烛一样,虽然毁灭了自己,但是照亮了别人。
B.教师像蜡烛一样,一边毁灭了自己,一边照亮了别人。
C.教师像蜡烛一样,即使毁灭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D.教师像蜡烛一样,宁可毁灭了自己, 也照亮了别人。

根据语境,为下面这段话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穿过铁道,走到那边月台下。然后,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

A.探抓缩靠 B.探攀缩倾
C.俯握伸倾 D.俯抓伸侧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质(抵押) 举(筷子) 无人问(渡口)
B.涟(清水) 惧(害怕) 便向路(沿,顺着)
C.鸿儒(大) 干(盾牌) 乎众矣 (应当)
D.靖(安抚,平定) 惋(感叹) 触目伤怀(心)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B.登上中江魁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C.他仍是教练眼中一个遵守纪律的队员,是御河中学老师眼中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
D.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