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问题。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水文 | B.气候和地貌 |
C.土壤和植被 | D.地形和植被 |
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 |
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 |
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
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 |
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
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的周期分别是
A.23时56分4秒和24小时 | B.23时56分4秒和12小时 |
C.24小时和23时56分4秒 | D.12小时和24小时 |
读图,若θ角增大1°,则
A.L1、L2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 | B.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
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 | D.地球上温带范围扩大 |
有关地球公转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半长轴比半短轴长12千米 |
B.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正中心 |
C.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 |
D.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公转轨道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
一年之中,在太阳直射点自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中
A.0°—23°26′N各地,昼长都是渐增 |
B.0°—23°26′S各地,都是昼长于夜 |
C.0°—23°26′N各地,太阳高度都是渐增 |
D.0°—23°26′S各地,太阳高度都是渐减 |
读下面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
B.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
C.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
D.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A.南极圈出现极昼 |
B.北极圈出现极昼 |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