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地貌中,由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表1是我国2010年四川、江苏、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据此回答29-31题。
表1
省区 土地类型 |
① |
② |
③ |
④ |
耕 地 |
8.18 |
13.12 |
25.0 |
48.66 |
林 地 |
14.44 |
41.77 |
51.3 |
6.06 |
草 地 |
46.42 |
28.43 |
5.3 |
0.23 |
交通及建设用地 |
2.33 |
3.23 |
3.2 |
15.20 |
水域 |
1.61 |
1. 71 |
5.1 |
28.41 |
未利用土地 |
27.12 |
11.74 |
10.1 |
1.44 |
四个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江苏 | B.内蒙古、四川、江苏、黑龙江 |
C.四川、内蒙古、江苏、黑龙江 | D.内蒙古、四川、黑龙江、江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耕地比重最小是因为位于山区,地势高,起伏大 |
B.②省耕地比重较小是因为该省气候干旱,地势起伏大 |
C.③省园林地重最大是因为全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
D.④省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全省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气候湿润 |
省区④“以全国第10位的耕地面积,实现了全国第四位的粮食总产量”, 与同为我国粮食大省的②相比,其主要优势是()
A.耕地面积更大 | B.人口更多,精耕细作 |
C.科技水平更高 | D.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更少 |
图是海南岛水系图,据图完成各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岛的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 | B.北高南低 |
C.四周高,中间低 | D.中间高,四周低 |
该岛制糖、制盐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接近消费市场 | B.力量雄厚技术 |
C.接近原料产地 | D.接近能源基地 |
该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热量 | B.交通、热量 |
C.市场、水分 | D.交通、水分 |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90天 | B.115天 |
C.130天 | D.140天 |
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
近年来,我国谷类粮食已全部进入净进口时代,成为世界头号进口大国。2013年1—5月我国大米进口量累计115.4万吨,下表为2013年1—5月中国大米主要进口国及其所占比重(%),据此回答各题。(资料来源:中国粮食工业网)
国家 |
越南 |
巴基斯坦 |
泰国 |
柬埔赛 |
老挝 |
其他 |
所占比重 |
62.1 |
27 |
9.2 |
1.2 |
0.3 |
0.2 |
在中国大米主要进口国中,越南所占比重最高,主要原因是()
A.质量最优良 | B.商品率最高 |
C.价格优势最明显 | D.总产量最大 |
要降低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我们应该()
A.大量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
C.节约粮食,降低生活标准 |
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畜牧业比重 |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下表为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资料。回答各题。
农产品种类 |
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
年增长(%) |
农产品出口市场(前三位) |
出口额 (亿美元) |
占出口总额比重(%) |
|
果蔬及制品 |
32.1 |
31 |
日本 |
91.5 |
18.7 |
|
水产品及制品 |
27.1 |
29.1 |
东盟 |
74.6 |
15.3 |
|
谷物 |
1.1 |
-12.7 |
美国 |
57.8 |
11.8 |
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域广阔,劳动力丰富,水产捕捞、养殖、加工发展迅速
②农产品出口向结构升级、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谷物多出口至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
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国谷物产量降低,出口减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我国出口至日本的果蔬及制品多于至美国,其原因是()
①中日两国气候差异显著②中日两国距离较近
③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④日本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