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 “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
2008年暑假期间,安徽某中学通过举办“敢为天下先——安徽改革三十年”师生征文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师生们通过文章讴歌了三十年改革的伟大成就,提高了写作水平。这表明
|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
|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
|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
2008年暑假期间,安徽某中学通过举办“敢为天下先——安徽改革三十年”师生征文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征文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
|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党的十七大提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主张,我国应该
①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结成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联盟,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8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但遭到美、英、法等欧美国家以及北约、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反对。这反映出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 B.国家间的复杂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 C.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
| D.当今世界和平的主题不复存在 |
2008年9月16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开幕。本届联大主席指出,本届联大的主要任务是将联合国变得更加民主,以便确保联合国像民众所要求的那样,继续作为全世界获取和平与安全最重要和最必不可少的组织存在。这表明
|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 B.国际组织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
| C.联合国也有局限性,缺乏民主,不利于各国的团结 |
| D.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