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如图所示,取O为起点位置,每隔5个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实验使用的电源是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其中OA=0.60 cm,OB=2.40 cm,OD=9.60 cm.已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增量相同.则OC距离是_________ cm.(图中单位为cm)
如图所示,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框,线框上下边的距离小于磁场边界bd间距离,下边水平。线框从水平面a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bd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框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b、Fc和Fd,且线框匀速通过d水平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于线框在c处速度大于b处的速度,根据安培力推导公式![]() |
B.由于线框在c处速度小于d处的速度,根据安培力推导公式![]() |
C.由于线框在b处速度小于d处的速度,根据安培力推导公式![]() |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将一电荷量为Q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b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A.电荷Q带负电 |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小 |
C.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 |
D.检验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大 |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开普勒对天体的运行做了多年的研究,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B.奥斯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
用220V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是110V,通过负载的电流图象如图所示,则
A.交流电的频率是0.02s |
B.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110V |
C.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1∶2 |
D.负载电流的函数表达式![]() |
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
C.由于气体阻力做功可忽略,因此机械能保持不变 |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