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旦联欢会上,初三(6)班开展了以“歌颂青春”为主题的联欢活动。下面是活动开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请你参与解决,完成题目。 (12分)
A.主题:歌颂青春
B.标语:                                
C.活动环节:
致开场白,联欢开始→‚吟诵青春→ƒ歌唱青春→④舞动青春→⑤         →⑥老师致辞,联欢结束
D.主持人开场白撰写:
                     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
青春如                                        
青春如                                       
即使有困难,有曲折,有痛苦,对我们来说,也是有益的经历,能使我们得到宝贵的经验。借用《孤独之旅》的话,我们“长大了”,我们“坚强了”。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
                     ‚                            
请你为本次元旦联欢拟一则标语。
请你根据活动安排为本次联欢设计一个环节。
               
主持人对开场白中关于“青春”的颂语还没构思好,请你仿照前一句,在画线处补写两个句子,帮助主持人完成。
青春如                                              
青春如                                              
完成以上几步后,现在请你把主持人开场白中首尾的衔接语补充完整,元旦联欢即将开始。
                                                               
‚                                                               。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

截至5月23日1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44.9336万人次,占31.4%。

湖北省自2020年12月15日开始对感染和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3月25日起,在完成前期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全面扩大接种人群范围,对18岁以上人员,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预防接种工作。4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000万剂次,5月5日超过2000万剂次,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

(摘选自2021年5月24日《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有删节,记者尚大原洪亚飞)

材料二

①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是我国首创。

②天花,古称"痘疮",大约汉代传入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剧者多死。"在宋代,人们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痴皮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这叫做种"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现代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追溯到1798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从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的皮肤病灶里提取样本,然后接种到一男孩身上。这次相对安全且有效的牛痘接种,是公认的现代疫苗使用的开始。19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后,细菌性病原疫苗开发进入黄金时代;1879年霍乱疫苗诞生,1882年狂犬病疫苗诞生,1927年抗结核病疫苗诞生……

④1949年,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体外培养人致病病毒的方法。借助该方法,脊髓灰质炎疫苗于1954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于1961年研制成功。

(摘编自2020年02月25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从戏剧影视到文学出版,传统文化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纪录片、纪实摄影、音乐、艺术、诗歌、戏剧等领域都出现了相关作品。这些作品变成了对疫情之下的人们最好的疗愈。

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人类的文化和思想迎来了变革和动荡的关口。历史学家许倬云说,这种不安定和连连死亡的消息,"使大家对于自己正在建立的世界产生怀疑,觉得应该另外有更好的替代品"。东汉末年瘟疫前后,正是佛教思想输入中国最旺的时候。因此他认为,瘟疫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冲击,更会造成极大的思想冲击。

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发生了激烈的争鸣。美国左翼知识分子乔姆斯基警告,新冠病毒"最令人震惊,最残酷的一面,就是使用制裁,最大限度地增加痛苦,而且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行为"。意大利学者阿甘认为一切的公共信条和信念都在崩塌,人们不再相信一切,他认为紧急状态结束后,人类无法重返从前的生活。

我们期盼更多的文化产品对疫情之下的人类文明有所反思,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催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认为,许多有关瘟疫和传染病的文学作品把当权者的疏忽、无能或自私呈现为民众愤怒的唯一根源。然而,像笛福和加缪这样最杰出的作家,能够让读者瞥见愤怒浪潮之下还有着政治之外的东西,它根源于人类境况的本质。

(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1月21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李慕琰)

(1)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湖北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

B.

湖北新冠疫苗接种超过3000万剂次

C.

湖北新冠疫苗最新接种率接近七成

D.

湖北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顺利推进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研制出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疫苗。

B.

路易斯•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理论",为现代疫苗开发提供了方法指导。

C.

本则材料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D.

人类疫苗研发经历了古代疫苗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内培养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外培养研发时期三个历史阶段。

(3)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疫情对文化产业造成不小冲击,但文化创作也因此全面恢复。

B.

东汉末年,佛教思想随着瘟疫一起流入中国,且得以迅速传播。

C.

乔姆斯基和阿甘的观点,正表明了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D.

帕慕克认为笛福和加缪的作品还有着政治之外的有关人类文明的反思。

(4)疫情带给我们许多反思,根据材料,梳理和概括对于这场疫情我们不应该忘记什么。

综合性学习。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全班同学决定制作一本班史纪念册,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

任务一:请你为本班的班史纪念册取一个名字,力求新颖别致。

任务二:班史纪念册分成四个板块。请你参与设计,将它补充完整:

①班级史话

 

   

④班主任寄语

语文实践活动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某校发现九年级部分学生最近有较大压力为具体了解他们的压力状况,对全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形成了如下统计图:

【材料二】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圆梦,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袁隆平顶着来自西方权威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指责和压力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的第一步就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而这犹如大海捞针。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研究过程中700多株珍贵的实验秧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为毁坏。但是袁老迎难而上扛住了重重压力。20多年时间里,他和团队一起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23日)

①请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统计图分条归纳你的发现。

②班级举行"汲取榜样力量缓解心理压力"主题班会要求同学们结合【材料二】发言请选出发言最得体的一项   

A.

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怀伟大梦想最终取得辉煌成就。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勇敢追梦,愈挫愈勇!

B.

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中有伟大梦想,一往无前,坚韧不拔,扛住了压力和团队一起最终取得辉煌成就。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团结一致,勇敢追梦!

C.

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中有伟大的梦想,有毅力,能坚持,不退却,扛住了压力,最终取得辉煌成就。你们如此脆弱经不得一点风雨,这怎么能行呢!

D.

听说你们最近有压力,我想就这个问题给大家一些指点。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都能够顶住压力,化压力为动力,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也要勇敢追梦愈挫愈勇!

假如你是光明中学901班的学生,班级开展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材料二: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巨星陨落,举国同悲。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前曾说:“不下田的学生我不带。”他常年戴草帽,挽起裤腿,下田试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禾下乘凉”是他的梦想。钟南山院士评价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材料三:日前,湖南某小学举行校所共建劳动基地活动,农科所博士团带孩子们种下基地建成后的第一季农作物——油菜。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1)任务一:探究三则材料,你懂得了关于劳动的什么道理?

(2)任务二:现已根据材料二拟写了上联,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根据材料三补写下联。

上联:科学家禾下乘凉勤躬耕

下联:   

(3)任务三:你班计划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邀请农科所博士团某老师前来指导,结合材料三,请你以班长小明的身份将下面的邀请函补充完整。

邀请函

尊敬的农科所博士团老师:

我班将于2021年6月25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__________。回复为盼。

光明中学901班小明

2021年6月20日

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你所在的九(1)班决定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我设计】班里可以开展哪些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写出两项。

示例:举行党史知识竞赛

(2)【老师我邀请】班委会商议并经班主任李老师同意由你去联系学校团委赵老师,当面邀请他于6月26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作为班长,你对赵老师怎么说?

(3)【结果我告知】联系好赵老师以后,请你借用赵老师的手机给班主任李老师发一个短信,告知联系的结果。请写出你的短信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