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
B |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
加适量稀硫酸 |
C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加石蕊溶液 |
D |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 |
下列现象或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事实 |
解释 |
|
A |
木炭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
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
B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
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一样 |
C |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
冰、水由同种分子构成 |
D |
液氧和氧气的颜色不同 |
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时,颜色不同 |
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园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变化的化学用语。关于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都是单质 | B.生成物属于一种混合物 |
C.属于氧化反应 | D.反应后固体物质质量增加 |
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却能燃烧。与这一事实最密切的因素是
A.铁丝的表面积 | B.氧气的浓度 | C.铁的着火点 | D.燃烧区的温度 |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露,释放出一种放射性的碘(I)。这种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53 | B.78 | C.131 | D.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