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不会出现3H标记 |
B.亮氨酸首先进入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
C.培养一段时间后,溶酶体中会出现3H标志 |
D.只要合成蛋白质,就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志 |
下图表示洋葱根尖某细胞不同时期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
B.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形态转变的时期是a和e |
C.c和d时期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可能有2个DNA分子 |
D.e时期细胞中已没有同源染色体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
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色素分离的原理是由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15℃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红黄色,丙呈无色 |
B.甲呈无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 |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红黄色 |
D.甲呈浅红黄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