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各国最为关注的战略资源,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领域里的革命,每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首先是在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机器发明.
材料一: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
1800 |
1820 |
1830 |
1850 |
1860 |
1870 |
产量 |
1100 |
1740 |
2400 |
4940 |
8000 |
11000 |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材料二: 1870年~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单位:万吨)
年代 |
1870 |
1900 |
产量 |
80 |
2000 |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原子能又称核能,1952年,美国尝试利用原子能发电。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到1991年,全球共有420座核电站。
—— 摘自《新华网》
(3)原子能是第几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的是哪位科学家?你知道新中国掌握核技术始于哪一事件?
材料四:受地震波及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3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在3月12日、3月14日和3月15日相继发生氢气爆炸。一时间,核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国际社会对辐射泄漏的日益关注。日本核危机有可能演变成全球性安全事件。 ——摘自人民网
(4)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 分)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面临哪些共同问题?( 2 分)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2 分)
为什么说古代埃及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
根据材料,探究问题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2)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体现出了青年学生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A)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B)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C)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4分)
(2)材料二所述中,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A) (B) (C)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
(2)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