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是日举行闭会,中山致闭会词。至三时许,此次全国国民党代表之重大会议,遂宣告闭幕。”——天津《大公报》(民国十三年)此次大会
| A.宣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
| B.确立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 |
| C.宣告国共首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
| D.标志着国共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等。这在实质上
| A.为反清排满制造根据 |
| B.恢复汉人的生活习俗 |
| C.提倡文明的社会生活 |
| D.学习西方的生活习俗 |
甲午战争中,清代军枪炮大多购自美德英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炭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材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帝国主义纵容日本侵华,故意卖给中国假冒军火 |
| B.清政府官员在购买军火中存在着腐败行为 |
| C.炮弹的质量成为中国甲午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 |
| D.洋务派的军工企业所产军火实际上不能使用 |
梁启超《变法通议》:“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作者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现代化的意图 | B.寻找甲午战争中败日胜的历史原因 |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D.证明中国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
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早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 A.与日本共同反抗侵略 |
| B.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
| C.牵制了英、法等西方殖民势力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
| D.以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为主要斗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