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涵义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 B.重点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其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
C.外国资本不动 |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82年 | B.1984年 | C.1987年 | D.1997年 |
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后来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 B.世界潮流的推动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
下面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一国两制”的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