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下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影响植物A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上午10∶00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B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谢数据为: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为0.4 mol/cm2叶·小时;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2.5 klx;光照强度为3.0 klx时,光合作用释放O2量是1.0 mol/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2.5 klx时,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________mol/cm2叶·小时
人们工作,学习和劳动都需要能量,食物在人体内经消化可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一个质量为60kg的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以1/6s的时间冲出1m,他在这一瞬间消耗体内储存的葡萄糖g。
下图中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__________的产物。
(2)由A到B,二氧化碳的释放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
(3)由B到C,二氧化碳的释放又不断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__。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磨酵母菌后离心处理,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含细胞器)。将等量的上清液,沉淀和未经处理的匀浆,依次置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分别进行3项独立的实验,请分析实验的结果。
(1)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后,丙管内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甲管是__________,乙管是__________。
(2)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乙管内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甲管是__________,丙管是__________。
(3)向支试管分别加入荧光素(能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1),则丙管__________,甲管__________,乙管__________。
表中记录的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几个不同时期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过程根据这些数据完成填空。
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下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况。请分析回答:
①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