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2“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 B.B | C.C | D.D |
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养分供给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堆积作用 |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
提供b过程动力的风是()
A.西北季风 | B.东北季风 | C.西南季风 | D.东南季风 |
c过程在下列哪个季节最显著()
A.秋季 | B.冬季 | C.春季 | D.夏季 |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 B.土地荒漠化 | C.泥石流 | D.水土流失 |
世界各地的美食各异。以下是一套著名的传统美食餐单。从此套餐使用的材料,分析其地理意义。回答题问题:
餐前甜品:柑橘、无花果水果沙拉
餐汤:以橄榄油所为主要油脂的松茸鹅肝汤
主菜:番茄酱调味汁浇通心粉
餐酒:葡萄酿制的纯色白兰地该套餐所选取材料的特色与下列自然地理要素中关系密切的是()
A.人口 | B.市场 | C.气候 | D.地形 |
对于盛行该传统套餐的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气候十分湿润 |
B.该地区气候是潮湿闷热的热带季风气候 |
C.该地区可能位于地中海沿岸 |
D.该地区的草场资源十分丰富 |
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
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17时—次日7时 | B.7时—当日17时 |
C.16时—次日8时 | D.6时—当日18时 |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
市德班召开。右图为甲地高大的“瓶子”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
持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班的昼长时间长于约翰内斯堡 |
B.德班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约翰内斯堡 |
C.德班的太阳辐射量大于约翰内斯堡 |
D.德班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约翰内斯堡 |
生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瓶子”树能体现出甲的地理环境()
A.全年干旱少雨 | 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
C.干湿季节明显 | D.全年高温多雨 |
关于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是因为太阳辐射量近年来持续上升所致 |
B.全球变暖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下降所致 |
C.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大量植树造林所致 |
D.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气保温效应过度增强所致 |
12月11日德班当地时间下午5:00,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此时的北京时间为()
A.12月11日11:00 | B.12月11日23:00 |
C.12月11日7:00 | D.12月12日3:00 |
读图回答问题:上面四幅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A | B.B | C.C | D.D |
上面四幅图中夜晚气温最高的是()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