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煤外运图,回答问题。
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
|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
|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
|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
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
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
|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
|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
|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
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
|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 | 1910-1930年 | B. | 1930-1950年 | C. | 1950-1970年 | D. | 1970-1990年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 | 植株数量 | B. | 总生物量 | C. | 地上生物量 | D. | 地下生物量 |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 |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
| B. |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
| C. |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
| D. |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 | 河流 | B. | 聚落 | C. | 耕地 | D. | 地形 |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 | 线路过长 | B. | 距城镇过远 | C. | 易受洪水威胁 | D. | 工程量过大 |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 | 地形分布 | B. | 绿洲分布 | C. | 河流分布 | D. | 沙漠分布 |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 柴达木盆地 | B. | 黄土高原 | C. | 山东半岛 | D. | 东南丘陵 |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 | 提升地表温度 | B. |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
| C. | 误伤途经飞鸟 | D. | 提高作物产量 |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 | 春、秋分日P=0 | B. | 夏至日P>0 | C. | 全年日P<1 | D. | 冬至日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