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北太平洋海域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地,分析其降水较多的原因。
(2)描述C、D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3) 2011年3月11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核泄漏事故,判断核污染对中国影响的大小,并简述原因。
(4)简述日本主要的地质灾害并分析该灾害多发的原因。
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图。读后回答问题。(16分)
(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6分)
(2)甲图①②两条曲线,哪条是筑坝后测到的? ,理由是 。(4分)
(3)假设乙网中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
。
原因是 。(6分)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月,其原因是,
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的变化而变化。(12分)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种补给类型。(6分)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分布在我国地区,河流乙分布在我国地区。(4分)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和。
(2)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3)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1:地壳物质的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运动之一。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2: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E的地貌形态主要为。(4分)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出现等问题。(2分)
(3)A为水循环中的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4分)
(4)E、F两地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E处主要为,F处主要为。(4分)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和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4)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