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8世纪英国建筑师威廉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他的光辉而已。”
材料二 “ 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是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的结论。
材料三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文化特征使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华东的水乡文化,内陆的山寨文化,藏族洁白的哈达,维吾尔族独特的舞蹈等。
上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2009年以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材料一图:山东省2008—2009年季度累计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注:2009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3805.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表:山东省与全国、广东省、江苏省产业结构和能耗对比
揭示图表(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针对图表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为山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上世纪60年代,国外烧伤治疗权威曾认为,人的烧伤面积超过70%就无法挽救。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结合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成功救治了两个烧伤面积达80%的炼钢工人,在国内外引起轰动。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重新研究和分析了传统疗法,采取了与传统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经过临床反复试验,终于使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愈率达到96%,这一成果领先全球。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评:权威的观点就是真理,我们只能尊重权威。(12分)
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圆满闭幕,但仍是不少中学生热议的话题。请你就他们谈论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世博会期间同学们看到一些中国人的不良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装扮残疾人抢占绿色通道等等。在尴尬愤怒之余,同学们讨论如何提升国人文明素养。下面是他们提出的部分建议:
政府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合理的法规、制度;在宣传教育上不能“老套路”,要想出新点子,给民众耳目一新之感;居民自身也要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请分析上述建议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8分)
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12分)
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公开阐述“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跟这些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包容性增长”是中共在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最新举措。
(1)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到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如何体现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8分)
材料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适时调整和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在复杂的内部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新的特征。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议确定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实施了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退出。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遵循的方法论原则。(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