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向社会公开。公开“三公经费”
①是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②有利于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③使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得到充分的推进
④要求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5年“十一”期间,小华看中了一辆标价为11.8万元的轿车,经过讨价还价,小华支付10.5万元买下该车,并缴纳车辆购置税1.05万元。在上述材料中( )
①11.8万元是观念上的货币,履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支付的10.5万元是现实的货币,履行支付手段职能
③11.8万元履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支付的10.5万元履行流通手段,缴纳的车辆购置税1.05万元履行支付手段职能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买卖两种行为在同一空间和时间进行
③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小王在2015年国庆长假旅游中,拍下了许多精彩的照片,回到城里复制成光碟出售给旅游杂志社。复制的山川美景及风土人情成为商品说明( )
| A.它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
|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
| 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
|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
在一些同学中,名牌书包、运动鞋、自行车等逐渐成为了消费的时尚。对此,有同学提出倡议:反对攀比,不反对名牌,名牌应量力而行,避免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这是提倡
| A.缩小消费差别 | B.适度消费 | C.消除收入差距 | D.勤俭节约 |
在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的人喜欢赶潮流或者随大流。这种心理引发的消费,我们称之为
| A.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 B.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
|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