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国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工作会议研究决定,1500万字的大型文化丛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将于2012年国庆节前出版。这对于推进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实物粒子无规则的运动。这说明

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
B.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