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10月3日的中秋晚会,根据举办地的地方文化特点,晚会落户在有着“月亮故乡”之称的福建福州,主要着力点是月亮文化,千里明月寄相思,自古中华民族就有用月亮来寄托感情的传统。“天上人间,美轮美奂”是今年中秋晚会舞台效果设计的主题思想,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本届秋晚最大的创新应该是在舞台景观的营造,它给了电视观众足够的视觉享受,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浓厚文化气息。
有人认为:这说明只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文化创新,创造新文化。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这一规划是在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背景下制定的。该规划的制定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物流业要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材料二:电话一响,网上拍的“宝贝”很快送到了家中。这是如今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场景,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物流业成为人们越来越熟悉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它,但是它却每时每刻的对我们产生着影响,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货物运输,它把我们与全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物流行业是否稳健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物流业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结合材料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3)结合材料,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至少两点)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2013年6月以来,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主要目标是破除党内的“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结合材料,分析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对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加强民族团结无疑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而自觉维护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而具体的问题。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体现的哲学智慧。

2013年,中国领导人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传递“中国梦”的美好声音;五大洲政要来宾密集访华,高层互动引领国家关系健康发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官方、民间活动相继举行……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