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一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1975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形成该类型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2)2007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形成该类型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分析该农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                                                                
(3)分析该农场在花卉和蔬菜生产上的优势区位条件。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中两条线分别为一月份均温0℃等温线和铁路线,读图回答。

(1)图中所示经过B、C、D处的铁路线名称是,其在我国境内的起点是,位于大西洋岸边的终点是
(2)分析图中经过B、C、D处的铁路线东西两端沿海的气候特征分别是
各自形成原因是

(3)图中A地与B地纬度相差约30度,但冬季气温却相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据图分析C处所在国家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下图是某国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



A④


(1)图中①、②所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2)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等。据图判断①、②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并说明①处土地利用类型形成的理由。
(3)简答在A地区大量垦荒的后果。
(4)B河的名称是 ,该河流有凌汛现象,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
(5)试分析该国东西向铁路运输压力较大的原因。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数码①国的重要灌溉水是河。
(2)②国西部沿海的是其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南部则形成了以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区。
(3)简要分析制约②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③是克什米尔地区, ①②两国经常在此发生武装冲突,其主要原因是
(5)图示区域内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国家是(填代号),原因是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A______、B_________等三个省(市)。
(2)指出图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_____。
(4)西三角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图6),距离市中心约5千米,规划控制区约5.4平方千米。位于浦东的规划控制区域内有众多工厂企业和近万户居民。位于浦西的规划控制区域内大约有十余家工厂企业,这里曾经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在世博会场馆建设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工业建筑、船坞和构筑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并改造成船舶工业博物馆、商业博物馆和能源博物馆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黄浦江滨水地区进行了规划设计,黄浦江沿岸将逐步改造成为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并成为上海城市空间的核心。
材料二:上海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城市中心地区将基本建成以地铁、地下道路、地下人行公共步道、地下停车设施为主的地下交通系统。地铁将承担60%以上的城市客运交通。2010年3月又完成国内首条贯通苏州河两岸的双层双向汽车专用地下通道工程,以减轻外滩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
材料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1世纪正在从“城市化”走向“城市世纪”。下表是1995年到2005年日本在海外长期居住者人数前十位城市表(表3)。长期居住者主要包括民间企业职工及其家属。近年来,日本人在中国的长期居住者人数显著增加,2005年在上海的日本人数量增长比北京更快。
表3 1995年到2005年日本在海外长期居住者人数前十位城市(单位:千人)

(1)依据材料一,简析上海世博会选址和建设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上海大力发展地下交通系统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请在下面所提供的词语中选择适当词语,用两行以内文字表述日本的海外长期居住者在上海人数增长快的原因,并在选用的词语(最少选四个)下划线。
备选词语:银行工厂人口 发展 撤退 腹地 金融危机 城市开发 中枢管理职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