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新华社3月25日报道 料峭的冬日刚刚过去,一场前所未有的沙尘暴即席卷了半个中国。3月16日沙尘暴首先在甘肃民勤等地出现,随即而生的扬沙天气迅速蔓延至甘肃全省。几乎在同时,从蒙古高原上卷起的弥漫黄沙随着强劲大风席卷南下,不到三天,就几乎淹没了中国。“半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合,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3月19日的北京,正如老舍先生《正红旗下》中的描写。“沙雾”并未就此停步。三天之内,它随西北风一路而南,经西北和华北跨越黄河,随后越过长江,向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进发,直达港台。回答问题:导致扬尘、沙尘暴加剧的原因主要是 ( )
①人们过度放牧,羊群破坏草原②采掘发菜,导致草场破坏,泥沙裸露③西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逐年增强,风力逐年增大④世界气候变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对扬尘、沙尘暴起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 B.暖锋 | C.冷锋 | D.反气旋 |
以下哪一个不是形成沙尘暴所必须的条件( )
A.强风 | B.沙源 | C.不稳定的天气 | D.干旱 |
浙江省某市调查了当地市中心和外围区域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状况。根据调查情况绘制了汽车平均时速示意图(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市交通最拥堵的是
A.中心区域早高峰 | B.中心区域晚高峰 |
C.外围区域早高峰 | D.外围区域晚高峰 |
下列缓解该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 B.大力拓宽城市道路 |
C.大量修建路边停车位 | D.大幅度提高停车收费 |
下图为我国2001年-2010年城镇、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
A.风能为主 | B.水能为主 |
C.化石能源为主 | D.生物能源为主 |
导致农村和城镇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型能源的利用 | B.经济水平的提高 |
C.节能减排的实施 | D.生态农业的发展 |
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开展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加强 | B.全球气候变暖 |
C.极昼天数较多 | D.太阳辐射增强 |
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 | 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 |
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 | 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 |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区图”,插图为L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时刻()
A.甲地降水概率大于乙地 |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
C.甲地吹偏东风 | D.乙地吹偏北风 |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L地为“向斜成谷” | B.R1可自流输水 |
C.近地面气流辐散 | D.R2西流补给R3 |
读“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图甲),且这一天过后,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正在扩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据图甲,推测当地的地理坐标为( )
A.50°N, 120°E | B.40°N, 90°E | C.40°S, 120°E | D.0°,90°E |
图乙中各日照图与图甲所示相符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