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新华社3月25日报道 料峭的冬日刚刚过去,一场前所未有的沙尘暴即席卷了半个中国。3月16日沙尘暴首先在甘肃民勤等地出现,随即而生的扬沙天气迅速蔓延至甘肃全省。几乎在同时,从蒙古高原上卷起的弥漫黄沙随着强劲大风席卷南下,不到三天,就几乎淹没了中国。“半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合,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3月19日的北京,正如老舍先生《正红旗下》中的描写。“沙雾”并未就此停步。三天之内,它随西北风一路而南,经西北和华北跨越黄河,随后越过长江,向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进发,直达港台。回答问题:导致扬尘、沙尘暴加剧的原因主要是 ( )
①人们过度放牧,羊群破坏草原②采掘发菜,导致草场破坏,泥沙裸露③西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逐年增强,风力逐年增大④世界气候变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对扬尘、沙尘暴起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是 ( )
| A.气旋 | B.暖锋 | C.冷锋 | D.反气旋 |
以下哪一个不是形成沙尘暴所必须的条件( )
| A.强风 | B.沙源 | C.不稳定的天气 | D.干旱 |
下图为1995-2004年某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各圈层人口数量的变化判断,中圈层主要布局的功能区为
| A.住宅区 | B.工业区 | C.商业区 | D.行政区 |
影响市中心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通达度低②环境质量差③地租昂贵④服务设施差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水分在地表结冰不易下渗导致土壤缺水,但又不宜灌溉。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预报。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与下面地理分布规律相近的是
| A.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
造成甲地灌溉气象等级与同省中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影响大,气温更低 |
| B.受海洋调节大,气温更高 |
| C.东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形抬升降雪量大 |
| D.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形抬升降雪量大 |
下图是某岛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 B.相对高度至少达2500米 |
| C.天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该岛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最可能是
| A.橡胶、茶叶 | B.亚麻、羊肉 | C.稻谷、棉花 | D.小麦、甜菜 |
光合有效辐射为特定波段的太阳辐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其在太阳总辐射中所占比例(R)受太阳高度影响,且一般阴天大于晴天。下图表示华北某地(390N)冬夏季节晴天和阴天R值日变化。完成下列问题题
图中
| A.a为冬季晴天,b为冬季阴天 |
| B.c为冬季阴天,d为冬季晴天 |
| C.a为夏季晴天,b为夏季阴天 |
| D.c为夏季阴天,d为冬季晴天 |
据图可知春分日前后, R值最大地区是
| A.巴西高原 | B.刚果盆地 |
| C.里海沿岸平原 | D.西欧平原 |
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可知
|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
| 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 |
| 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 |
| 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 |
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 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 B.洪涝灾害将会严重 |
| 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 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