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无饥渴!
注解:①君子:此处称丈夫。②役(yì):苦役。③曷:何时。④至:归家。
⑤埘(shí):鸡舍。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⑦佸(huó):聚会、相会。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⑩苟:大概,也许。
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B.第一层,直抒胸臆盼望丈夫归来。第二层,从正面描写,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却无归期。第三层,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C.“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D.“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是很耐人寻味的。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的什么情感?用什么艺术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禾熟
宋 •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的景象。
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颈联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赏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湖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yǎn),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被俘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词的上下阕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卢祖皋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弥弥。回首处,只君知。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注】①三生: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
起句“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有何妙处?试作赏析。


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全诗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